在“五七干校”下放的日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12日16:28

  初到凤阳

  1969年夏,我正在南方出差,忽然接到家书,说人民教育出版社让我迅速返京,准备下放安徽凤阳的教育部“五七干校”。我匆匆赶回北京,稍作准备,8月16日即随出版社的同事离京南下。

  动身离京那天一早,天就下起小雨。北京站站台上挤满了人,不少同事的家属携儿带女前来送行,那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此时个个高喊“爸爸”“妈妈”,哇哇地大哭起来。列车在一片雨声、哭声中,拉响汽笛,缓缓起动前行了。

  第二天早上,在蚌埠下了火车,转乘校部的大卡车前往凤阳。卡车在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上颠簸了近一个钟头,把我们拉进凤阳府城旁的一座空监狱。校部的军代表告诉我们,这是原安徽省第四监狱,暂时借用作为校部的驻地。我们将在这里稍作休息,午饭后再下到出版社的驻地三合输。我和历史编辑室的几位同事,利用休息时间,在监狱里转了一圈。但见四周高高的围墙上拉着电网,北面围墙的东西拐角处各耸立着一个供放哨嘹望的小岗楼;院内的监房,都是用泥坯彻成的大通铺;厕所的蹲坑一个挨着一个,蹲坑之间都没有遮拦隔断;院子里的两眼水井,井口都跟成年人的腰围差不多,只能容一种特制的小水桶放下取水,我们转到监狱大门内,见墙上还挂着几排写在小木板上的昔日囚犯名单,头名是王耀武,才知道这原是关押国民党高级战俘的监狱。

  …………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总第25辑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