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技艺的传承要在当代中国文化的顶层设计中 预留一个特别的位置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08日07:59 陈履生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其中的工艺美术传统从远古到如今绵延不绝,表现了这一伟大民族的杰出创作。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而言,工艺美术既关乎到日常应用,又关乎到闲暇欣赏;既有衣食住行,又有风花雪月。然而,自有系统的文字记载以来,尤其是经文人的梳理之后,工艺美术这一与民间、与手艺紧密相连的艺术一直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也缺少文化的认知。可是,文人们并没有完全摆脱工艺美术各种功能的审美诱惑,甚至表现出酷爱的痴迷,这是中国文化在宋元以来所出现的一种特别的现象。一方面爱之弥深,另一方面又恨之弥初——这一“初”就是工艺美术初始的技艺性的特征。

  在工艺美术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表现中,技艺的发展和进步造就了这一艺术的特色。在技和艺之间,几千年来,无数身怀绝技的匠人为之付出了智慧和辛劳,尽管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留下姓名,也没有能够留下得以传世的著作,可是,他们通过特有的方式世代传承技艺,维系着中国传统技艺的发展。工艺美术在物质材料的基础上,艺术与技术表现出了非常特殊的关系,工之巧,就是这种关系的完美结合。工艺美术是一种造物的艺术,“造”必然要反映技艺的问题,它不同于纯艺术的创作,有着生产和产业的特征,其中即使是个体的作业,其生产的特性也非常明显,绘、雕、塑、刻、捏、剪、扎、编、织、染、绣等等,因人而异。其中技有水平的高低,艺有品格的雅俗。在无数特殊的技艺中,恪守特定规范的手艺人不同于那些表达真性情的艺术家,他们的严谨和细致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完全个人化的诉求,而是在压抑个性之中的循规蹈矩。他们在表现规范性上显现工之巧,显现技艺之高超,其技艺上的一丝不苟是他们的共同特性。因此,在这个行业中,或者说在这个艺术领域内,普遍存在的画稿、范本、图样、样本以及口授的秘诀、守则等,包括一些特殊的符号和暗记等特有的方式,都成为这个和艺术相关却与艺术本质有所背离的特殊行业中的一种特别的现象。

  许多技艺来自民间,因此,它有着鲜明的民间属性,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民间艺术的范畴。陶瓷、微雕、果核雕刻、石雕、泥塑、面塑、刺绣、布艺、木艺、皮影、紫砂、文房、竹编、铜艺、漆器、风筝、剪纸等,反映了社会基层的审美特点,其中有些造型夸张,风格淳朴,工艺粗糙,但耐人寻味。虽然,手工技艺在中国历史上不为社会所重视,尤其是不为主流文化传统所重视,可是,手工技艺却与文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并成为文人艺术审美的独特内容。晚明文人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中的“室庐”、“水石”、“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香茗”,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向。在中国手工技艺的发展中,正因为有了文人的介入而形成了特殊的文人工艺,它与民间工艺所形成的在审美上的差异,构成了中国工艺美术最核心的内容。文人“闲事”与手工技艺的传统,与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表现了来自民间的手工技艺与发自社会上层的文人艺术的关连,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

  可是,这些传统的内容如何结合现代的社会生活,如何在产业转型中发挥手工技艺的优势,这不是一个保护和抢救的问题,其核心是传统技艺的独特性以及技术的内涵是否能够带动产业的发展。在手工业的范围内,仅服饰、箱包这两项,我们与世界上的著名品牌已经有很大的距离,更谈不上“舟车”和“器具”。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我们的技艺在哪里?我们缺少优质的手工技艺,缺少手工技艺的产业带动,更缺少社会对它们的尊重和认知。显然,这不是评选和嘉奖几个传承人能解决的问题。

  如今,手工技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与资本市场、投资、理财、股票等相比,已经很少有人关注,千年的传承、百年的历史与一夜之间的暴富,表现出了价值观上的巨大变化,因此,在文化上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就显得非常沉重。或许手工技艺所带来的GDP不足为道,可是,文化上所带来正能量的文化GDP又能够为当代社会理解多少。这是一个时代的困惑,这是很多乡村的年轻人远离手工技艺而走向都市的现实,乡村文化的荒芜正好像农村的空巢一样,传统的手工艺面临时代的断绝,因此,富起来的中国人只能去痴迷德国人的“舟车”、意大利人的“器具”和法国人的“服饰”。这一切等到政府对濒临灭绝手艺进行抢救时,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未来中国的传统技艺如何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生存和发展,所对应的是西方社会中所谓的各种“奢侈品”正是借助于传统手工艺的历史能量,发挥着过往建立起来的品牌力量,不仅创造着经济的奇迹,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上所表现出的历史的厚重感发挥着特别的奇效。举目望去,世界范围内有关衣食住行的各种著名品牌都是手工制造,都是利用手工技艺而获得一家独尊的地位,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手工技艺的珍稀又带来了“定制”的概念,并在文化上找到了历史的支撑,从而将技艺拥上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地位。高超技艺带来的惟一性,将珍稀与品牌捆绑在一个时代的高度之上,又让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传统手工技艺在当代社会中所具有的特殊的力量。

  如何吸收利用西方社会成功运作手工技艺传统的经验,利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为现代化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服务,已经成为文化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在这样一个认知概念中,如果,没有中国的,未来的中国就没有世界的。(陈履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