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获奖与《林肯》的失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27日08:19 索亚斌

  北京时间2月25日举行的第85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中,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共获得4个奖项,是大赢家之一。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华人导演李安凭借此片荣获了最佳导演奖。在奥斯卡奖的百年历史中,李安是惟一一位获此荣誉的亚裔导演,于他本人,则是继2005年的《断背山》之后再一次斩获这一奖项。此前,也即2000年,他导演的《卧虎藏龙》曾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同时,李安也是第一位凭借拍摄3D电影而获奖的导演,这当是为他对电影技术进步层面所作贡献之肯定。《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根据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畅销小说改编,立足于一个印度少年漂流大海的奇特故事,探讨了多种宗教与信仰的观念整合,而李安更在其中融汇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寻求中国价值观的普世性表达做出了成功尝试。如果说《卧虎藏龙》时代尚有华语导演欲与之比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则无人能望其项背。李安此次获奖对于华语电影如何在更深广的层面走向世界,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代华人导演中,还没有其他人如李安这样,可以游刃有余地穿行于不同的制片环境,既能够举重若轻地驾驭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观念,又能够与时俱进地把握电影技术发展的潮流,体现出令人敬佩的大师风范。

  不过奥斯卡奖的评定也从不是单纯艺术性的考量,而是参与投票的众多评委们不同品味兴趣不同价值观念的力量博弈。在最佳导演奖评选中,因为年轻一代导演本·阿弗莱克(作品《逃离德黑兰》)未能顺利入围提名,导致很多评委对老一代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作品《林肯》)产生了抵触心理,李安的获奖,在很大程度上是意外的“渔翁之利”。

  奥斯卡奖的结果也深刻契合着美国当下的社会心态。在本届提名最佳影片的9部影片中,就有《林肯》《逃离德黑兰》和《猎杀本·拉登》3部带有鲜明的美国“主旋律”色彩的影片入选。这几部影片都取材自美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如果仅从艺术成就上看,《林肯》无疑要高出一筹。该片气势宏大,风格内敛,围绕着旨在废除奴隶制度的美国宪法第13修正案的投票过程,对林肯这一伟人形象的塑造既有真实的质感,又有历史的高度,同时还充满了借古鉴今的时代意义。

  然而奥斯卡奖(以及之前被视为其风向标的一系列其他评奖活动)最终还是将最佳影片奖授予了《逃离德黑兰》。该片以上世纪80年代初的伊朗人质危机为题材,故事虽然紧张曲折,但是却属于极为常规的政治惊悚片类型。该片在主题内蕴上较为浅白,貌似歌颂个人英雄和人间大爱,实则带有俯瞰东方的心理优越感,对美国等西方观众而言,缺乏反思意味,更具有现实抚慰功能。加上最佳影片奖的颁布是连线白宫、由美国第一夫人颁出,不得不说具有极为强烈的政治色彩。在这样的心态下,《林肯》遗憾地成为本届奥斯卡奖最失落的输家。

  终归,所有通过评选来确认艺术作品价值的做法,都带有这样那样的主观因素,结果见仁见智。(索亚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