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风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25日08:07 周 习

  从济南的经十路转到历山路上,第一眼,我惊喜地看到了树。

  时隔10多年了吧,我不知道树是怎么看我的,不知道此刻我在它眼中的模样。但是,它在我眼中是伟岸的、健壮的、有思想的,它正意气风发,茁壮成长。这样碰个满怀除了给我惊喜,还有羡慕。它们都是些法国梧桐,挺着魁梧的树身,举着有力的手臂,奋力地向上。

  这样高的身段,这样地拼命向上,我不知道历山路上的法桐树是为了获取阳光还是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真的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法桐给我的印象。比如南京的法桐,树身粗而矮,有些历史沧桑感,一律伸着三只手臂,很舒展地向四面张开,导游说这是“三民主义”。

  法桐到了山东似乎就有了山东人的性格。特别是在济南,地下有泉水滋养,头上阳光普照,法桐便茁壮起来。法桐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误解是从法国移来的树种,其实它跟法国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由英美一种叫悬铃木的树种杂交而来,大家将错就错就一直这么叫起来了。

  树与人是一样的,足够的水滋养,给了它们粗壮的身段,也给了它们向上的力量。我的办公室在五楼,紧靠历山路,从窗子里望出去,树冠如绵延起伏的山脉,高处超出六楼,叶子大而阔,颜色却嫩黄,如春天的柳树,但现在的季节已是入夏。路上共有4排高大的法桐树,树冠如盖,行人车辆在树荫下穿行,对于夏天炙热的济南,是一个福音。

  历山路,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条路,也是我以前工作中或者在纸上接触最多的一条路,那时候写通讯报道,寄稿件地址就是历山路74号。

  忽然听说千佛山以前就叫历山,也叫舜耕山,这又是一个惊喜。如果是真的,历山路师出有名。走在历山路上似乎在读济南的历史,红绿灯不停地变换,指挥着人流。

  红灯的时候,我们不要急躁,就来看看路牌吧。路牌指示向西就会到达千佛山。过去总以为历山是我们山东济南的专利,总以为正宗的历山就在山东。长大了才知道,我国境内叫历山的有20多处,仅山东省内就有3处历山——除了千佛山,鄄城县闫什镇的历山庙村和济宁泗水泉林镇历山村都有叫历山的。山西沁水县的历山很有名,相传舜王当年耕种此山,编制了物候历——《七十二候》。浙江永康市、安徽黄山市等地也都有叫历山的山。不用争执,也不用考证,权且认为舜帝的足迹遍布全国吧。

  济南别称为历下,即历山之下之意,春秋时期叫历下邑。《孟子》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千佛山,春秋战国之前已存在。济南古代城池南门舜田门内有舜井、舜祠。传说舜井为大舜所凿,是舜耕历山的物证。舜耕地用的是大象,济南过去有大象,现在大象雕塑特别多,其实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叫象,伙同父母多次想害舜,舜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他们好,大孝子有着超人的度量。宰相肚里能撑船,看来历山路一定是条大度而包容的路。

  过东西文化路,就是泺源路、和平路,再向北走就到了一条很宽的路叫解放路,据说解放路的得名是因为这里有个解放桥。而我走来走去,怎么也觅不到桥的影子,倒是附近有青龙桥和一个不知名的石桥。那么解放桥在哪儿呢?我问过在此上过4年大学的丈夫,他说根本没有桥,只是附近有个解放阁,是陈毅题的词。我半信半疑,一天傍晚我在解放路与历山路口北侧徘徊,这里有两排一人抱粗的大杨树,树皮皲裂细碎的是小叶的钻天杨,直着身子好像要钻到天空里,仰头也很难看清树顶,对着的一排是法桐,光滑的树干,分叉,比历山路的那些还粗。一位银须白发脸色红润的老人靠在墙边拿着蒲扇赶蚊子,想知道过去的事就问他们,他们都是活字典。我过去搭讪,果然,这位看起来年龄不是特别大却已80岁的老人,用蒲扇一指,爽快而肯定地说:“有桥的,过去有的,那里有松树,石桥在松树旁边,被盖起来了。”他用蒲扇一划拉,说:“河沿就在这里,我们的房子是沿河建的。”“我叫刘连庆,庆祝的庆,从小在这长大,那时这里是一片庄稼地,历山路上的1600多棵树,都28年了。”“护城墙在解放阁那里,解放济南时我17岁,解放军攻打城墙,死人一堆堆的,河水都红了,后来建了解放阁。”

  一路向北就是黑虎泉北路。沿黑虎泉路北南去,就看到了巍峨的解放阁。已是傍晚路灯已亮,解放阁显得金碧辉煌,而它脚下的黑虎泉就轻松得多。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游客一般都是奔着它们来到济南的。黑虎泉似乎没那么有名,但却是济南当地居民重要的休闲场所。从石阶下去,转过一座石桥,只听到有轰轰的水声传来,没见到泉水,先看到两只大虎立于壁下,一石一铜。从这里西去,巨大的水声是从一方水池中发出的,三个石质虎头,从口中一刻不停地喷着清冽的水,注入护城河。这三股水出自池子上方一个石洞中,洞用钢筋封住,黑黑的,静静的。黑虎泉涌水量仅次于趵突泉,在济南众泉中占第二位。

  水自洞中通过暗道由石雕兽头口喷出,形似瀑布,取“口内悬河”之说。关于黑虎泉的故事是这样的,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个小村庄,有几十户人家、百十来口人的光景。在村头有一潭泉水,这泉眼有碗口粗,水特别清,整日“咕嘟咕嘟”地冒个不停。村里人洗衣淘米,煮粥做饭,全靠这眼泉,日子过得还算太平。大伙就给这泉取了个吉利的名字,叫太平泉,后来才叫黑虎泉。“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黑虎泉现在处于城市的中心部位,车声、人声中和了部分水声,风吹石裂的声音小了些。没有了小村子,黑虎的传说荡然无存。黑虎泉由白石泉、玛瑙泉、九女泉组成。低头去看,水是罕见的清,清澈见底,在这人头拥挤的城市,见到原生态的清泉,自己都有些不相信。有几个居住在附近的上了年纪的男女,拿着很多塑料水桶在提水。黑虎泉是大明湖的水源,向西再往北可以到大明湖。

  娥皇女英、李清照的塑像在趵突泉公园都有。李清照虽然出生在济南章丘,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却是在青州度过,并写出了她一生中最美的词,如《醉花荫》《一剪梅》等。李清照爱收集古物,不知青州古老的街巷是否有她的身影,那柔美的女子是否曾误入藕花深处?

  从历山路继续往北走就会到山大南路、山大北路。山东大学是山东知名的学府,我的丈夫和弟弟都毕业于此,因此我对山大特别有感情。山大有名师也有高徒,尤其是上世纪30年代,聚集了闻一多、老舍、梁实秋、洪深、王统照、沈从文等名师,发现和培养了众多的文学人才。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让我爱上了济南。老舍在山东生活了7年,用笔歌唱了济南,称济南为第二故乡,深情、真挚。那时候,虽然国难当头,他可是风华正茂,31岁,结婚前后,最美好的4年在济南度过。济南的美,清嘉庆年间的刘凤诰曾这样吟唱——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我的思绪绕着历山路指示牌飞出去了,绕过千佛山、黑虎泉、山大,其实我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历山路上的树。伟岸的树呀,我们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我不知道小时候有没有见过你,也许拽着父亲衣角的时候已经见过你。但是10多年后,我们的目光再次相遇,你是不是欢喜的,我不知道。我是爱慕你的,记得你惊喜的目光,也许从那个时候注定,注定我们再次相遇。你会挡风,能蓄水,能遮荫、避毒气,是我眼中最伟岸的树,是树中的大丈夫,是值得用诚意去感激的树,是值得用真心去爱戴的树!(周  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