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上实现中国文化梦想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和艰难的历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20日08:08 陈履生

  复兴之路上实现中国文化梦想

  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和艰难的历程

  2012年11月29日上午,在国家博物馆当天向公众开放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到国博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史无前例的没有影响到公众参观,也没有影响到天安门地区的公众出行。没有红地毯,没有迎送。他们第一次集体亮相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的国家博物馆,出人预料,“体现了文化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习总书记对国家博物馆部分干部和研究人员所作的即兴讲话,平实而深刻,简练而丰富,引人深思,催人奋进。他对于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论述,对于“中国梦”的憧憬,更是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未来的蓝图。正因为有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了国家博物馆如今近20万平米建筑面积这一世界第一大馆的地位,才有了能够全貌展现1840年以来“复兴之路”这样一个大型的基本陈列。也可以这么说,国家博物馆的昨天和今天就是见证中华民族复兴历史的缩影。

  回想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历程,从蔡元培倡议、鲁迅勘选馆址的国子监,到故宫的午门,再到立身于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无不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不见证了博物馆人的“中国梦”。毫无疑问,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窗口,也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表征,因此,在复兴之路上把国家博物馆建设得更好,就是建设文化强国这一美好明天的具体指向,显然,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在当代复杂的文化现实之中,我们的中国文化梦是希望在这样一个国家殿堂中,既有一流的多样化展陈和周到的服务,使之更好地成为公众进行终生教育的第二课堂,使之成为公众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还应该有一流的公众素养和全民呵护,在我们的展厅中,护栏一天比一天少,大家能够以敬畏之心自觉维护文化和艺术品的尊严;再没有中学生提议到免费开放的国家博物馆去打牌,再也没有人提出“国博为什么不能打牌”的问题。在这个全民能够接受终生教育的第二课堂中,不仅能够用无数的文物和艺术品传承五千年的文明,接续文脉,还希望这个国家殿堂能够通过古今中外的文化积累为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现实服务,社会能够尊重博物馆的价值观,尊重博物馆的规律去宽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博物的丰富性,通过引进国外不同类型的展览,以弥补我们的艺术设计和制造业方面的不足,以及文化上的欠缺,催生和促进中国品牌的产生并走向世界。在这个公众文化休闲的最佳场所中,人们对于博物馆的依赖会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人们会把一生的走向锁定在通往博物馆的路途之中,会把一生的重要记忆和博物馆联系在一起。当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需要中国有无数的规模大小不等、专业和方向各不相同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中的佼佼者代表国家和所在的城市,共同营造文化中国的盛景。

  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的文化国库,在140万件藏品的基础上还将继续扩大收藏,其中“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的全部作品将入藏国博,成为反映21世纪中国美术创作成就的重要作品。这一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历时5年,用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形式来呈现五千年历史文明,是21世纪中国美术创作水平的真实写照,当它们3年后陈列在国博的公共空间时,不仅将改变国博公共空间中的视觉关系,以历史的宣教和艺术的赏析成为国博公共空间中的视觉亮点,而且还将成为检阅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成果的观察点。因此,抓好美术创作工程,凝聚中国美术创作的集体力量,激发当代中国美术家的创作热情,创作出一批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它连接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组织美术创作的传统,而这一新世纪的国家工程除了创作自身的意义之外,还在于将这一传统延续和发扬使之代有传人,这在世界范围内传统的造型艺术日益消减的状况下更具有现实的意义。然而,令人于期盼中的担忧因为有此前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当下工程中的成果能否为业内所认同,能否传之久远,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2012年即将过去的时候,60余位雕塑家和已故雕塑家的家属向国博捐赠了一批反映雕塑百年历史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见证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百年发展历程,丰富了国博的公共空间。它们作为当下中国无数雕塑中的代表,与遍布各地的城市雕塑所形成的对比,也为中国文化梦提出了现实的问题。雕塑的普及和泛滥,以及无序和没有节制的营造,正成为当代主要的视觉污染源,雕塑如何亲近山河而不破坏环境,雕塑如何在适度与必须中表现出文化的品格,如何在城市中表现出它的个性和文化内涵,都是对于当下和未来的巨大考验。广而论之,城市的规划、建筑的设计、空间的表现,都将成为中国文化梦中反映品质的具体内容。

  还有文化产业如何从政府主导走向文化自觉,在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中寻获发展的契机以及可能,而不是依靠政策的扶持以带来获得土地和资金的机遇;如何从全国性的低端复制走向高端化的品质发展,而不是全国范围内遇到旧厂区就改造成艺术园区的重复加重复;如何从一哄而起的文化园区中反映文化产业本应具有的创造精神,而不是全国范围内的文化园区都成为未名艺术家的栖身地或成为低档艺术品的展示区;如何在先有文化(艺术)再有产业、产业能够见到文化(艺术)的发展路途中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而不是只建园区却不见文化,只见店铺经营却不见产业规模,只见产业却不见品牌。显然,复兴之路上的中国文化梦远比乡村城镇化、城镇都市化要复杂,并不是指日可待,并不是经济发展和强大后的必然,而是有相当长的时间和艰难的历程。(陈履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