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汪精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08日16:19

  汪精卫(原名兆铭)是臭名昭著的汉奸,就好比是个“秃丫头”,但他毕竟不是生而就“秃”,在未“秃”之前,他也有过另一段与之不一样的岁月年华。

  汪精卫13岁丧母,14岁丧父。父母见背后,一家人生活全仗大哥汪兆镛一人负担。父亲在世时对他督学甚严,从而使他受益终身。他后来曾感慨地说:“一生国学根基,得庭训之益”。为减轻大哥负担,17岁的他便出去当私塾先生。19岁那年,和二哥参加县试,兄弟二人双双考取为秀才,并名列一二,一时传为佳话。

  1904年,他考取东京法政速成科官费生。他曾说:“留学法政,从宪法中得知国家观念及主权在民观念。从前所谓君臣之义,抛至九霄云外,固有的民族思想勃然而兴。与新得的民权思想结合起来,便决定革命的趋向。”

  这种“革命的趋向”,便是投身到孙中山麾下。

  他很快便取得孙中山的信任。年纪刚过20的他,已是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了。

  就在他大出彩头之时,大哥汪兆镛恰在给两广总督岑春煊当幕僚。岑春煊和所有的晚清官僚一样视革命党为仇敌,汪精卫的名声越来越大,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与汪兆镛的血缘关系。

  汪兆镛为此愁断肝肠,他想约束弟弟的最好办法,就是早早给他完婚。他背着汪精卫,代其订了婚。而此时的汪精卫非彼时的汪兆铭。

  …………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2012年第3辑张家康文,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