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宏阔历史注入细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30日07:56 阎晶明

  王朝柱以描写大历史、塑造大人物著称于文学界特别是影视界。他的八卷本文集精选近日出版,更加集中地展现了这位勤奋笔耕的作家创作出的丰硕成果。在这八卷本中,我特别挑选了《周恩来在上海》一书。原因有二:一是这部著作所写的历史时期框定在1927年至1931年之间,这期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初期,也是中国革命的低潮时期,中共面临着同国民党进行斗争的残酷形势,同时党内在思想路线方面也存在很多复杂情形。二是周恩来既是中共革命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在这一时期还不是最核心地位的人物。如何在这样一种特殊局面中为党工作,这是很有戏剧性和紧张感的。

  《周恩来在上海》满足了我的这样一种阅读期待。作品全面展现了周恩来在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历史时期,冒着被敌人包围、同时在党的内部又充满复杂斗争形势下的各种经历。作品显示出以下几个写作特点:

  掌握大量史实材料,把人物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和塑造。为了写好人物和故事,王朝柱阅读和掌握了大量史料,大量爬梳相关人物的传记作品。集多家所说,整理出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对周恩来经历的每一件大事,尤其是牵涉到党内众多人物的历史事件,既有客观陈述,又能够抓住重点,形成自己的看法。所述故事真实性、生动性极强。

  以正史的态度写人和事,以坚定的历史观和政治态度评价人和事。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写作境况中,作者持有怎样的历史观点和态度,对作品所写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起着致命的作用。王朝柱始终以塑造共产党人形象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是刻意放弃立场“零度叙事”,也不刻意拔高人物的形象。没有价值立场容易在评判上迟疑和乱向,立场过分突出又会损伤故事的生动程度。作品在这方面掌握分寸得当,相得益彰。具有可信度,同时也具有可读性。

  作品在后半部分描述顾顺章、向忠发等人被捕进而叛变革命的过程,写出了事件的深度背景,刻画了人物的复杂心理,把国共两党在这一特殊历史角力、胶着的情形和残酷的斗争形势、紧张的斗争情形以丰富的故事细节、简洁的文学语言进行了描写。特别是针对顾、向二人被捕的过程、叛变的原因以及对党和革命造成的直接的、巨大的损害,作了非常详细而令人信服的描写,进而追溯和指出他们二人参加革命动机的脆弱和投机。在这些描写中,作品突出塑造了周恩来既具有高超的智慧、敏锐的观察、果断的决策,为保全革命队伍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也塑造了他稳重淡定、遇事善于判断并能够从大局出发的优秀品格。在塑造革命人物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通读全书,特别感受到王朝柱是一位把严谨的治学态度、鲜明的政治立场、丰沛的写作激情、明晰的表述语言结合于一体的创作者。对待历史人物事件不作刻意的拔高和贬低,大是大非面前又具有明确的观点和立场,对所写历史具有丰富的史料掌握,写作过程中又能够全身心投入。这种写作姿态,对今天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和纪实文学创作,都是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的。(阎晶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