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的力量光芒永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30日07:54 梁鸿鹰

  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伟大的精神可以成功跨越时空的阻隔,以可贵的思想价值光芒,永远映照世界与未来,优秀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开辟着清晰可辨的轨道,引领着人们的前行,王朝柱的作品无疑具有这种魅力。一位外国评论家在谈到长篇小说的阅读时曾经说过:“我们想在小说中遇见的如果不是我们的朋友和我们自己,也是某种可辨识的社会现实,不管是当代的还是历史的社会现实。”王朝柱的长篇小说《囚徒的长征》让读者遇见自己灵魂的朋友,并与这些伟大灵魂对话,去领悟长征与今天的联系,反观自己的人生。长征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可辨识性,在于它与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完成这一壮举的红军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不过《囚徒的长征》所描写的历史细部,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不同,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长征途中发生在那些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们身上的一些后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尴尬——在小说里,作为革命者的主人公是遭到怀疑、陷害、打击的人,原来长征途中的革命者与革命者之间有着严重的分歧,他们一边对付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忍受着饥寒伤痛,一边还要应付着来自革命队伍内部的剧烈冲撞,如各执一词的争执、令人痛心的自相伤害等。但尽管如此,在这个处处都有激流险滩、革命洪流如大浪淘沙的伟大征途中,革命者无论遭逢怎样的艰难,仍然怀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以刚健向上、锐不可当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们。

  《囚徒的长征》的独特性在于既没有正面切入长征从决策到推进的整个运作过程,也没有写敌我双方高层的较量。作家从普通战士、长征具体参与者和经历者的角度展开小说叙事,着力描写普通人的内心世界、精神律动,努力写出极端状态下的人性挣扎,显示了很强的艺术驾驭能力。作家以现实主义笔法,浓墨重彩地表现了这些普通革命者经历的炼狱般的艰难,特别是刻画了几位女性遭受的精神肉体磨难和痛苦挣扎,比如革命者姚秀芝莫名其妙地戴着“托派”的帽子走上长征之路,颠沛流离,受尽折磨,身心疲惫,但革命信念依然不减,相反更加坚定。而从家乡逃脱出来且有着身世、婚姻、家庭等等悲苦遭遇的苦妹子、十岁红、幺妹子等也受到了来自队伍内部的不公正待遇,渴望光明成为她们的梦想。这些革命者带着对“火”和“光”的执著追求,向着温暖、向着希望,在长征路上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同时也以自己正直、坚强的光芒照耀着周围的人,照耀着震惊世界的征程。

  以纪实风格见长的作家在该书中展现了写作艺术灵动与飘逸的一面,王朝柱瞄准伟大长征鲜为人知的那些侧面,对一个人们反复写过的领域进行了深入挖掘,揭示出壮阔征途上革命者人性的复杂,显然充分调动了长期的思想积累与艺术积淀。他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值各种思潮纷起,形式探索不一而足,但他头脑清醒、落笔沉稳,始终保持着现实主义的清正与纯熟。他在自己笔下从不吝惜对中国人美德和品格的赞颂,不吝惜对美好理想的讴歌,他笔下的人物可能有缺点和缺陷,但大多讲情义、重然诺、轻生死。作者向来把自己的创作与国家、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致力于用大情大义为中华民族树碑立传,致力于用艺术的良心和尊严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与中华民族历史的尊严,以《囚徒的长征》等为代表的这些讲求艺术品格、弘扬革命精神的作品我们永远需要。(梁鸿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