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柱八卷本的精选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这不仅对于王朝柱本人,对于中国文学也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因为这八卷本精选文集的出版,不仅对作者而言是一个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史传类文学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与影视创作成功结合的回顾。在这套文集中,我想就《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谈点读后感想。
作为洋洋洒洒70余万字的大作,这部书以长征为表现题材,这需要一种大气魄、大胸怀,因为长征作为人类征战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确实值得大书特书,它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事件,都可以产生文学的鸿篇巨制。而这些事件,都以小说、影视、戏剧等不同形式为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作者要对这样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题材以一本书的形式来进行全景式表现,就必须要给读者以新的启示和感受,就要出新出奇出彩。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实现诗与史的最好结合。
《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最值得总结的创作经验,是作者很好把握了历史与文学、诗与史的完美统一。首先说史,长征作为人类征战史的奇迹,是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表现好这段历史,就要求作者必须具备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以此来审视和表现这段历史。其次,既然给作品冠以史传类文学的属性,就应该有文学和艺术的表现。在这两者的结合上,作者寻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点,这有书中大量的生活故事和情节细节可以佐证。
第二,王朝柱不仅是驾驭大题材的高手,而且也是善于写矛盾的高手。一部文学作品回避矛盾,作品就会失去它的魅力所在。《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的魅力,就在于作者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地表现了国共两党以及我党高层内部斗争等纷繁复杂的多种矛盾。诚如作者本人总结:历史人物越大,可供虚构的内容越少;历史人物越近,可供虚构的选择越少;历史人物若有争议,便不可能允许虚构。这部作品在写矛盾方面之所以独具特色、成为亮点,就在于作者以极大的毅力,沉于书斋案头,寻访名人贤达,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他从大量历史史料中披沙拣金,找出了最具光彩的部分,总结出符合历史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第三,《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不仅是一部辉煌史诗,同时也是一部英雄主义和理想精神的颂歌。近几年来,关于长征的研究,不论国内或者西方,有一种错误的导向,即长征是人类挑战生命极限的奇迹,企图以此来消解长征的政治意义和理想色彩,把长征精神仅仅局限在对人的生理对苦难承受力的研究上。该书也写了红军经历的极其罕见的苦难,写了饥饿、寒冷,写了疾病伤亡,但在对战胜苦难的描写中,无时无刻不高扬着理想信仰的旗帜,浓墨重彩地表现了红军英雄们对理想的向往和对信仰的坚守。而这样一种坚守,对今天的文学创作来说,显得特别重要。
谈到自己的史传类创作,王朝柱有一种期待,希望有一天,人们会把他的作品当作当代版的《三国演义》来看。我们相信,这些记述20世纪中国革命的系列作品,一定会在中国文学历史上以独具的特色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英雄暮年壮心不已,在王朝柱即将迈向74岁人生的时候,我们衷心希望他的创作之树常青,为中国文学作出更大贡献。(陈先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