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都市人的内心肖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28日08:06 邱华栋

  最近,接连看了徐虹的10多篇中篇小说,惊异于徐虹默默的写作姿态和她所达到的新成就:无论是小说的题材还是小说所切近的当代城市生活的深度,她都算得上是眼下重要的中篇小说家之一。中篇小说这个体裁,在上世纪80年代大放异彩,是因为文学杂志的兴盛,90年代之后,书籍出版的发达和文学杂志的衰减,使得中篇小说的重要性在下降。到了最近的10年,中篇小说的创作渐渐平稳地恢复到了一个常态。但是,在中篇小说上用力勤并贡献出了好文本的作家并不多。而徐虹则让我惊喜地看到了她对中篇小说这一体裁的精细把握、足够的耐心和写作新成绩。

  首先,徐虹曾贡献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符号——“青春晚期”,这是进入徐虹小说世界的门径。青春晚期,既是对某种年龄的概括、对特定人群的概括,也是对一种人生状态的精确把握。从人物地理学上来说,徐虹的小说大都是以北京作为叙事背景的,但徐虹从来不强调她的北京土著身份。她非常注重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探查当今城市人的精神状态。我常常说,一个人30岁之后才可以写出好小说,徐虹正是这样一个例子。她一直供职于国内重要纸媒之一,做了多年的文学编辑,等到她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把握写好小说的时候,她才很认真地开始写作。在最近布老虎中篇书系推出的由她的7篇中篇小说构成的《青春晚期》中,几乎每一篇都令我惊喜,篇篇都浸透着徐虹精心观察生活、体验生命、打量城市所得出来的智慧。

  徐虹的小说有着安之若素和静水深流的气质。她的叙事语调从容淡定,大气而平实,却有一种内在的灿烂。比如,从小说《暗金色》的名字上,就可以感受到一种神秘力量左右生活本身的暗示。小说讲述了一个自杀的中年男人成元和年轻姑娘小稳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故事。小说的结尾,“他们曾经风花雪月的地方,也已经在城市的版图上消失。”如果我们视整个生命为一趟一旦开动就无法停止地奔向终点的火车,那么命名就是一个过程,而小说,叙述这样一个过程,同样和生命乃至宇宙的节律都合拍。

  都市生活是徐虹喜欢使用的人物背景。《青春晚期》中这些人在城市的巨大幕布上投影出一种关系的变化和组合,小说里面的警句则惊心动魄。徐虹对女性体验和视角的把握也是非常用力的,《我和病人的秋日下午》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她巧妙地使用了多重的视角,让人物自己出来叙述,将现代都市精神状况异常的状态呈现得细致、精确而生动。这或许是因为徐虹有在媒体工作而提供的广阔社会背景,信息量巨大,触及到社会各个阶层,见多识广,她能够把小说人物安放到北京的任何一个地方,尤其是那些玻璃幕墙大楼的后面。我发现,虽然她的小说中常常由“我”作为叙述者,但是她找到了和自己写作对象的恰当距离,“我”不是我,而是一种观察者的绝妙角度,耐心地给我们描绘城市生活的边边角角。

  徐虹的小说之间,在人物关系上彼此有着一定的联系。不少小说都以人物之间的微妙和复杂的关系,形成了人物关系的一个圆环,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城市人的内心肖像。这预示着徐虹走的是一条细致地描绘和梳理生活的道路,预示着她能精妙观察生活的纹理,体验并且雕刻出转瞬即逝的情绪和心灵悸动的形状,发掘埋藏在我们面无表情下面的一万个情绪的断面。

  徐虹小说的叙事语调冷静、客观,但有着心理叙事的强度,她总是在描绘一个个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但这样的生活中,则暗含着巨大的波澜。日常生活中有刺,漫不经心的叙事中会裸露出来,让人有些心惊肉跳。在她的笔下,你可以看到一双宛如摄影机一样的眼睛,在观察着处于“青春晚期”的人们的境遇和与环境的博弈,在一起随着生活场景的移动而移动。在那些当代繁华都市生活的表面之下,总是汹涌着人性的幽暗诉求和生命目标遭到挫败的受伤感,而这些细微的感受被她精心地捕捉,并为我们描绘出了日常生活的巨大魅力。我们了解人性的丰富性,以及对当代社会的洞察力,都会随着阅读徐虹的小说而有所进步,直到破损的生活得到悄悄的修复。

  徐虹的这部最新的小说集,成为她献给我们的一部关于城市、女性、当代生活、心理状态和人生境遇的绝佳样本。在这个意义上,徐虹不断地通过叙述,进行“青春晚期”的城市情感和环境的小说探险,她获得和提供的,也是我们关于当下、关于人性、关于青春生命褪色过程中的无奈、美妙和复杂的经验。这使我不禁想问:“青春晚期可安好?”

  城市生活是变幻的、斑驳的、很难把握的,而徐虹的写作姿态一开始,就和那些以时尚化写作标榜自身的写手完全不同。在徐虹的笔下,生活十分难得地表现出非常具体、复杂和精微的面貌,这肯定和她长时间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深入体验与观察有关。我觉得,写城市生活的好作家并不多,前些年,那种书写外在城市符号的“美女作家”比较走红,现在,她们又在哪里呢?而徐虹则以她的若干部中篇小说,稳稳地摘取了杰出城市小说家的冠冕。(邱华栋)

  (《青春晚期——徐虹中篇小说集》,徐虹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