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类社会发展到转折关头,价值观的调整和维系就显得格外紧要。
目前世界就处于大变动状态,中国的改革也已进入“深水区”,因此建构价值体系,特别是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我们十分重要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
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不少有识之士,就已经认识到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1981年欧洲成立了“欧洲价值体系研究小组”,在欧洲九国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判断和概括,产生了《当代欧洲人的价值观念》。该报告指出:“新的价值正在诞生,旧的价值趋于消亡,或者至少某些既存价值所具有的影响正在发生变化。”因此他们期望在调研的基础上整合、建构新的价值体系。此后,亨廷顿、汉斯·昆、杰姆逊、布莱尔(英国前首相)等,都从不同角度探索了这一重要课题。
而在人类价值体系的调整和维系过程中,在各国价值力量的竞争和较量过程中,文艺一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饰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艺家要自觉地掌握核心价值观
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中相对比较敏感、敏锐的一群,文艺家常常走在时代的前列。在价值体系变动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段,如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明末清初之际、“五四”时期、改革开放之初等;西方的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时期、战后年代、信息革命年代,等等,都有许多杰出的文艺家在其中奔走狂呼,“摇旗呐喊”,常常还与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们“并肩作战”,成为时代的先驱。
因此当代中国的文艺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才行,要率先掌握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覆盖了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一个表述。
有专家解释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种解释我认为比较机械,比较形而上学。可以这样设问:难道国家层面就不讲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就不讲文明、和谐?个人层面就不讲平等、民主?显然是说不通的。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国民应当共同遵循的。
仔细分析这24字,可以看到:这里有来源我国传统的,也有由外引入的。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显然更多的是我国本土优良传统的延续,而民主、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更多的是借鉴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其中有的如公正、法治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获得我国全民族的认同。
这些是我们所要推行的核心价值观,而其反面——贫弱、专制、愚昧、动乱、奴役、等级、不公、人治、渎职、欺诈、敌视等,则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我们所要反对的价值思想中,其中有不少同样是来自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尤其是像贫弱、专制、愚昧、动乱、奴役、等级、不公、人治、欺诈等带着浓厚封建印记的价值取向,我们不仅在《二十四史》中可以看到其经常闪现的痕迹,而且在当代历史小说、影视中,也不时可以看到其若隐若现的影子。毛泽东当年曾精辟地指出过:“社会主义舞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一定会去占领。”这舞台,不只是文艺舞台啊!包括政治舞台、经济舞台,以及价值体系所需要的舞台。不过毛泽东此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怎么没有提及封建遗毒的顽劣?
这就警示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在全体国民中生根发芽的,倒是那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时不常会沉渣泛起,不仅在文艺作品中有所流露,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所表现。
因此,作为时代进步的文艺家务必要自觉地、全面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创作和我们的文艺活动。
将核心价值观
贯注于作品和活动之中
文艺家不仅要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更主要的还要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而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其创作的作品和所开展的活动。
文艺家之所以成为文艺家,而不同于哲学家、实业家甚至政治家,就因为他们不仅具有思想的穿透力,而且拥有形象的感染力。因此,文艺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和特长,以更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文艺家自己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自己的血肉,渗入自己的灵魂,从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甚至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楷模。如果像后期的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那样,还固守僵死的价值体系不变;或者像张恨水、包笑天、周瘦鹃等那样,落后于新价值观一大截,那是断然不可能成为时代的先行者的。
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感情融为一体,与自己笔下的形象融为一体。价值观说到底是思想层面的,相对比较普泛和抽象,要通过鲜活、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真切地、感性地加以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获得更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认和接受。如果像德国的席勒、我国的蒋光赤那样,把自己的创作当做“思想的传声筒”,就算是再深刻的思想、再精辟的见地,也难以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去的。
还有,我想单独强调一下:要重视用我们优美、生动的民族语言,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各门艺术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像国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的语汇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我们务必要注重运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语言和艺术语言,来传达和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的价值体系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经常会发生碰撞,发生竞争。近些年来各国高度关注的文化软实力竞争,说到底最核心的就是价值观力量(包括影响力、感召力、传播力等)的比拼。
真正代表全人类利益的价值观,其实也是不受国界限制的。美国可以在全球输出其价值观,我们应当也可以向世界宣扬我们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影响力、感召力、传播力等,并不一定非要用飞机、大炮、军舰、火箭之类做后盾。想想当年的传教士,再想想甘地,往深远又想想我们的孔子、老子,何劳飞机、大炮、军舰、火箭之类做后盾呢!思想的力量是穿越时空的,价值的意义是普照全球的!
而融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其魅力,也是应当可以打动天下人心的!
文艺应主动参与
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核心价值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文艺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过程中。
应该说,在价值体系大变动、大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至今并没有完全找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更谈不上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权威部门曾解释说:“目前,各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各有不同,提出了很多方案。十八大报告作出的表述,符合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思想、理念、精神,也最大限度覆盖了各方面的意见,各方面接受程度更高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实践中培育,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就是说,核心价值体系依然在建构中,并需在实践中培育和完善。
其实,不仅各国注重建构自己的价值体系,连一些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重要部门等,也提出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反映自身要求的价值观。如迪斯尼提出的是:“健康而富有创造力”; 吉百利提出的是:“竞争力、质量,明确的目标,朴实,开放,责任感”;路透社也提出了“准确,独立,可靠和开放,及时,创新和以客户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有意思的是美国军队,亦向全体军人提出倡导:“忠诚,负责,尊严,无私服务,荣誉感,正直诚实,个人精神”。
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建构核心价值体系时予以借鉴和参考。
但要注意批判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尤其是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当然也还要继续批判和肃清封建主义的价值观。
不能单纯地认为:建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仅仅是文化领域的使命,那就大谬了!“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也是应该积极参与的。
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强调:文化人,特别是文艺工作者,要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和培育的前列,并积极主动地引领全体国民投入其中。(朱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