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恩: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穿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23日07:49 成 宇

  1月3日,李成恩诗集《池塘》首发暨品读会在鲁院召开,白描、成曾樾、李一鸣等鲁院师生与会。

  李成恩是一位“80后”作家,出版有4部诗集与两部散文随笔集,获得过“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等奖项,曾参加诗刊社“青春诗会”。近年来,她的写作势头较猛,而且日益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李成恩的诗是会飞的,像长上了翅膀,具有时空的穿透力。”白描在发言时说:“她记忆中的故乡既清晰又遥远,对河流、树木、土地有一种愧疚、哀怨、陌生的感觉。她的诗意象丰沛,如单车、鸭子、洪水等。她带着我们游历了她的故乡和童年,不是平面的,而是从高处俯瞰的,是飞起来的。她不像一个‘80后’诗人,她的诗中有沧桑,有体察,似在梦境,又在现实,似发生又似未发生,如灵魂出窍。”

  在成曾樾看来,李成恩的诗一是清新自然、情绪饱满,诗中诸多意象如鱼、龙、鸭子等自然贴切;二是有强烈的动感;三是短小精致;四是既有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又有社会担当,不是一般的小女子式的诗歌。

  李一鸣说,李成恩具有诗论创新的自信,她大胆地提出以女性主义为基础的“胭脂主义”诗歌写作主张,具有建设性、创造性,体现出“创”的胆识和“闯”的勇气,在中国文学浩大的版图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另外,她在新诗创作上不断创新,她的诗歌体现出古典性与先锋性的交融、现实感与幻化感的融合、外在表象与内在倾诉的统一。

  林莉表示,李成恩呈现给我们的是多维度的观照和审视。诗人在诗歌中所传达的悲喜、疼痛、爱好等情绪或揭示的哲理、描述的事件等意象里,完成她的审美、道德和良知的书写。她不依赖修辞,不倚重技法,只是凭借词语自身具备的意义容量和叙述功能来彰显情怀、表达诗意。她那种“晶体式的折射”是全方位的、狂放不羁的,具有令人惊讶的蓬勃激情和生机。

  在末未看来,在处理历史人物题材的时候,李成恩从不局限在已有的材料和是非定论中,而是在时空链条里打开想象的翅膀,作出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在她的笔下,呈现出来的历史人物是带着新鲜体温和心跳的生命体,是复活的历史。

  傅泽刚说:“李成恩诗歌中的现代语境和古老诗意都是自觉的呈现,并没有像一些诗人的诗作那样,带有一种有意为之的、刻意追求的痕迹。”

  蜀虎表示,读李成恩的《池塘》,看似民谣的短歌,其中蕴涵的奇异想象让人有如置身水晶迷宫之感。

  “她的诗,都是流动着的,说明这个人思维的流动。我找不出一首静态的诗来,动态的东西一直伴随于每一首诗当中,而且几乎每一首诗都有人物存在。”穹穻说。

  “她不但敢于构想幻想冥想,也敢于说出别人只放在心上的话。”曾秀华认为:“《池塘》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为黑夜、芒果、温柔、陌生、一阵风、虞姬、黄蓉等或实或虚的人和事物作传,这是根植于乡土的情怀、源自生命的善意。万物有灵,万物平等,因此诗人要为万物作传。”

  邓晓燕说,李成恩将巫术文化投射到汴河里面,使汴河充满一定的魔力和神性,使诗句的意境充满了双重性。李成恩通过超现实主义手法变现了内心的渴望和期盼。它既打破了现实和梦境的界限,又拓展了想象空间,加强了诗歌的跳跃和张力。

  诗集《池塘》出版后,得到了于坚、臧棣、朵渔等诗人的评价。

  于坚这样评价:“李成恩的诗显然来自一种古老的中国审美经验,但它又是非常现代的。她的诗有一种我们久违的地方性,某种江南心灵、小家碧玉或者闺秀。此时代的总体倾向鼓励积极、反传统。但李成恩似乎保守着一种更为古老的诗意。‘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这种消极情调在此积极进取的时代可谓先锋。先锋可以是非历史的,但人们或许还未意识到,当先锋的方向越来越狭窄,传统也随之变得开阔明媚。李成恩复活着传统的审美领域,但她却不能被视为一位传统诗人。”

  臧棣认为:“李成恩的短诗以谣曲为基调,饱含语言的生机,为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的场景发明了一种天真的视角。”朵渔认为:“李成恩的诗里有故乡,有自然,有日常生活里最细微的事物,难得的是,她总可以在及物的世界里发现乌有,在柔情中现出一股侠气,她经常走到世界的背面,在一个渺远的方向上出神。”(成 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