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在审美多样化中发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21日08:20 李晓晨

  近一个月以来,几部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华语电影接连上映。在《一九四二》中,主创把目光瞄准了民族的苦难和被遗忘的历史,体现了电影人的历史情怀和责任感;《王的盛宴》以极端个人化的视角重构了历史,带给观众独特观感;而喜剧《人再囧途之泰囧》,则是以跌宕起伏的囧途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等真诚的叙事手法,换来了国产电影高票房的新纪录。就在之前几部电影尘埃落定之时,刚进入2013年,由王家卫导演,邹静之、徐皓峰、王家卫编剧的电影《一代宗师》在内地上映,至此,这部酝酿了8年多的影片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现出了“庐山真面目”。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该片上映后一时间众说纷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业内人士,面对这部影片似乎都很难做到“一分为二”的冷静。激赏者觉得,这部影片实现了诗意和哲思的交融,开启了武侠电影的新纪元;瞧不上的人则认为,《一代宗师》的水准远不如以前的“王氏电影”,影片在叙事上的混乱和支离破碎让人无法接受……电影在观众那里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待遇,各门户网站举行了多场辩论会,各路人马因为《一代宗师》而争执不休、互不相让。

  一部讲述武林和功夫的电影,为什么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强烈而持久的针锋相对?为什么这部影片能把争论锁定在电影本身,而非其他方面?《一代宗师》促使人们回归电影艺术本体,去思考和谈论好电影的标准问题。真理未见得越辩越明,但它提供了一个好机会,让观众肯花钱、花心思去琢磨这个问题。对华语电影来说,这样的争论是一件好事,这样的探讨也是有意义、有必要的。因为,多样共生才是华语电影该有的良性生态,多种类型的影片都有人关注才能促进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影片《一代宗师》以咏春拳宗师叶问和八卦掌宗师宫二的人生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历史沿革中的命运,以及二人点到为止的情感。王家卫在采访中说,这部电影拍的是民国武林的大变迁,他要表达的是民国时期武林中人的坚持和品质。他说:“民国武林里有很多中国人很美好的一面,值得人回味,这部电影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美,这是民国美学和自我美学的互相吸引。”而他要表达的这些,很多人根本没看明白。

  关于《一代宗师》的争论都指向了电影本身,即从艺术本质上来看,这究竟是不是一部好电影。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便是《一代宗师》有没有讲明白故事。叶问和宫二,谁是一代宗师?此外,还有许多人存疑,导演所坚持的艺术追求带来的究竟是诗意和哲思、还是苍白和混乱?编剧宁财神在观影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说好的叶问呢?他觉得,这部电影打算拍的是叶问和宫二的传记,导演想把这两部分强行捏在一起未遂,中间又塞进来一个一线天,“观众看到最后才发现,这个跟谁都不挨着的角色其实跑错电影了”。类似的质疑比比皆是,许多人在看完电影后抱怨“没看懂”,人物关系不明确,故事情节支离破碎、莫名其妙。

  为什么观众会有这样的疑惑?评论家索亚斌用一句话作了总结,“情感与情怀的碰撞,撞成了一地碎片”。他说,王家卫过去特别擅长表现都市中普通人的情感状态,现在要传达的则是一种家国历史情怀,这是王家卫首次尝试在电影中去表现这种大情怀,他以前所擅长的立足个人情感的自我意识和本片中立足历史的家国情怀,没有相辅相成,反而相互磨损,以致于造成了支离破碎的效果。叶问成为一代宗师缺乏逻辑和情感的支撑,他一辈子都在被命运和外力所推动,缺乏个人的主动行为,人物性格不够鲜明,甚至远不及宫二抢眼,“叶问总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怎么就走完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路,成为了一代宗师?”

  有意思的是,这些质疑在支持者眼中却都不算什么缺陷,编剧邹静之对于影片叙事问题的回应就相当有代表性,他说:“讲故事是电影的低级状态,最好的是要出人物,最高的境界就是要出味道,而这个味道包括哲思、情怀、诗意。有些电影没什么复杂的故事,就是靠哲思贯穿始终。有些时候故事过于追求完整,诗意就出不来了。”这种说法契合了支持者的观点——喜欢的就是那个调调和意境。而评论家贾磊磊认为,这部电影既有现代意味,又有人文情怀,是一部功夫电影的史诗之作。它突破了华语电影传统功夫片的格局,呈现的是整个武林的变迁,而非一门一派的沿革,站在大武林角度上的电影表现的是中国武术的薪火相传,是叶问他们在命运的裹挟下尽力将武术发扬光大,但武林却终究难逃命数的思考。导演高群书认为,人们对《一代宗师》的争议和电影的标准无关,而与电影的味道有关,就像香水,各有各的喜好。

  这样看来,《一代宗师》给人们出了一道难题,似乎很久没有一部影片能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了,那就别急着去判断是好还是坏了,就像有人建议的那样,把这部电影留给时间去检验,留给以后的观众去评说吧。而对华语电影来说,争议可能是提升电影价值的极好方式,在争议中对电影本质进行探讨,将有利于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毕竟,这一次,当人们谈论《一代宗师》时,关注的不再首先是票房、是绯闻,而是艺术本身。

  对此,贾磊磊认为,电影市场的取向本来就应该是一对多的,应该存在多种审美趣味和观赏诉求,这才是文化产业的正常走向。王家卫的电影有其一贯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他的这种坚持可能没法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趣味,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对于那些习惯、喜欢电影经典叙事的观众而言,这部影片没法满足他们对于故事起承转合的期待和诉求。”他认为,批评一部电影无可厚非,但应该表现出起码的尊重和诚意,以及对华语电影的爱护,“为什么国外进口大片上映时就鲜见如此强烈的争议,难道它们的故事就完全合乎逻辑,叙事就没有缺陷吗?很多人是戴着有色眼镜在看华语电影。”

  评论家王一川则从这一争议本身联想到了更多,他认为《一代宗师》引发热议,其背后存在着值得探究的社会文化内涵,“单从影片本身来说,争议自然是由王家卫的美学风格而产生的”,他说,影片展现了至少两种美学趣味,一种是武侠的视觉奇观展示,偏重于俗趣,另一种则是对武侠文化和武林精神的品评和阐释,偏重于雅趣,两种美学趣味之间本就存在冲突,而导演本人在这二者之间也似乎面临着选择的困窘,产生争议在所难免。王一川进一步谈到,在当今这个艺术趣味多样的时代,艺术家们需要认真考虑分化了的各种公众审美趣味诉求,而公众自身也需要反思个人趣味与社会责任之间如何才能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一部电影能产生如此两极化的争议,概因为电影本身提供了巨大的言说空间,这一空间的建构与主创团队充满诚意的创作态度密不可分。邹静之跟王家卫磨合了整整4年,他说,自己和徐皓峰写的文字有6部电影的量,导演拍出来的有3部电影的量,而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就是那一部电影。“他是用一种看上去很笨、很实在的办法在拍电影,过去的许多电影都是这么拍的,现在好像比较少见了。”在电影市场惟票房论的指引下,这样十年磨一剑的态度和舍得花气力的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值得内地电影人深思和借鉴。

  但愿,未来的华语电影市场能多一些去除浮躁的诚意之作,多一些有的放矢、真诚善意的百家争鸣,电影人能以更加认真和敬畏的态度面对电影和观众。(李晓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