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拜访了曾经在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工作的高锴先生,从他那里了解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吴锡九,1932年出生于上海,40年代后期和高锴同在南洋模范中学读书。1949年,吴锡九留学美国,到伯克利加州大学攻读电子电信,以电子系第一名毕业,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成为第一批参加晶体管设计和制造的科技人员。因为父亲曾叮咛他学成回归,报效祖国,又受到钱学森影响,他在1956年辞谢美国公司的挽留,和妻子朱丽中一起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成为中国第一代晶体管、晶体管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奠基人。
“文革”中,他的海外求学经历受到怀疑和冲击。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来华访问人员渐多,其中有他的妻弟朱道淳。他们在北京相见,朱道淳提出父母年事已高,思女心切,希望朱丽中出国探亲。他们的两个女儿一个是毛纺厂的学徒工,一个即将高中毕业,也希望出国深造。几经申请,吴锡与向半导体所签下不申请出国的保证书,才允许朱丽中先携一女,于1977年9月赴美探亲。
…………
(摘自《文史参考》2012年第24期丁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