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石成镜——赏读金靖宇书法作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31日07:33 周振华

  结识金靖宇是我在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工作的时候,当时他任全国政协联络局副局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金靖宇是我尊敬的老前辈和老领导,言谈举止高贵儒雅。对于他,我是先识其人、后识其字的。金靖宇待人谦和,平易近人,不媚上、不凌下。交往渐深,才知他出身皇族贵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子——爱新觉罗·毓[承

  ][山],受家族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血液里流动着文人的基因。他是一位书法家,一位做得多讲得少的书法家。随着彼此的逐步了解,进而才细读他的字、品赏他的字、喜欢上了他的字。

  众所周知,爱新觉罗家族几百年来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书画名门,金靖宇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同样不乏书法之艺术细胞。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之余,成就了一位术业有专攻的书法家。不错,这种家传,处处体现在他的书法艺术之中。他习惯且一直说他的字不行,每当赞赏他的作品时,他都说不行!差的远呢!总说、老说。一开始我觉得他是故作谦虚,后来我感觉到他真的是谦虚,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很高,其实这很正常,这是他的身份决定的。他常常将不满意的作品果断处置,一个字达不到他所要的标准都不留下。因此,每每欣赏他的书法作品,都是一种享受。金靖宇功底洗练,书风甚为讲究,他的字似乎都有王、柳、欧、赵的影子和爱新觉罗家族的书艺遗风。然而每幅作品和每道笔画的气韵,都耐推敲。结构的疏密,布局的静动,均极具章法,别有洞天,正可谓于楷、于行、于篆,精妙间融会贯通,相衔无痕,墨点游走,线条起合,呈现出端庄严谨、自然隽永的气象。

  在传承历代先贤书艺的基础上,金靖宇数十年在文山书海中研习磨砺,广览博收,勤于笔耕,逐渐独具风范。听金靖宇谈起过他几十年研习书法一日不辍的过程,真令我等后辈景仰敬佩。他从小读帖、临帖,先习柳多年,又习“二王”,遍临晋唐名家碑帖,终成习惯,至今笔耕不辍。每逢节假日,都成了他练习书法的最佳时段;一有空闲或探亲访友,则成了他访名师高手、切磋技艺、交流探讨的良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分加勤奋,终于使他得心应手,达到字字有出处、又自成一家的境界。读金靖宇的书法作品,平实而不呆板,质朴而又清逸,巧妙地把雅致、端庄、灵动、娇美、纯净融为一体,既工整、敦厚,又俏丽、飘逸,运笔温润流美,气韵生动;章法隽秀,法严意放,和谐统一。

  金靖宇工楷工行又工篆,尤其对隶篆艺术颇有心得,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金靖宇习篆,是将“返璞归真”与“大璞不雕”作为自己的书法美学定位的。这一点正与古人的审美取向一脉相承。金靖宇的隶篆既讲究形式感和写意性,又不失笔墨趣味。他的笔势灵动,又不失高古,写来既合乎篆法又紧扣隶则,笔力刚柔相济,笔意淡薄静气,笔气古意清雅,字体苍劲老辣,整体潇洒而大气,仿佛他一生对岁月的感悟、对人生的阅读都在这抑扬顿挫的提顿点画中,所有六十多年的时光积淀都浸在这一笔一纸一墨一砚里。

  金靖宇生在皇家,那优雅深邃的环境对他的书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钟爱皇家的庭院阁楼、文石雕刻、溪水花木,于是,他的字也一如款款美景,矜持、隽秀、生动。由于受这些要素的影响,观之书体,赏心悦目,自然天成。

  不得不提到的是,我任昌平区文联主席后,我与金靖宇仍一直保持密切交往,每年都相互邀请常聚一起共同切磋书法技艺。我喜欢他伏案的专注与气质,他对待书法艺术至深至爱,异常严谨,每写一个字都用足心之功力。后来我发现,在他投入书法创作时,是那么专心致志,周围的人不能对他产生一丝的干扰,否则,他很难入境。可见,他把书法艺术看得非常重,近乎神圣。鉴于金靖宇的职务,每年春节前,他都热心张罗并与我联系,亲力亲为地组织全国政协老干部局的书画家到昌平农村为老乡们送春联,至今已连续4年。他年年如期而至,到农家展纸、研磨,挥毫书写,从头至尾,数小时从不休息。无论老人、小孩求联求字,一概应允,且书写认真,钤印讲究。即使每写一个“福”字,都会工工整整地钤上他的印章。他说,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是为人民服务的,我的书法作品能被农村基层的百姓喜欢,能给百姓带来快乐欣喜,则幸也!由此可见他的人品,由人品可见他的字品,正是字如其人!(周振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