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事件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领导全党尽可能稳妥地处理事件遗留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一大批被打倒的干部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加强了党内抵制和纠正“文革”错误的力量,从一个重要方面为最终结束“文革”准备了条件。
“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对老干部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
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对“文革”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变化,觉察到这场运动所造成的一些严重问题,加深了对极左思潮和做法的不满。
尽管当时党内文件仍把林彪集团的覆灭当成是“文革”的又一个“伟大胜利”,但毛泽东心里还是有数的。1971年11月20日,得知曾担任林彪警卫工作的部队觉得脸上无光时,他说:“要说无光,是中央脸上无光,也是整个党无光嘛,哪是一部分人脸上无光?”1972年6月28日,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说:“我们的‘左派’是一些什么人呢?就是火烧英国代办处的那些人。今天要打倒总理,明天要打倒陈毅,后天要打倒叶剑英。这些所谓的‘左’派现在都在班房里头。”“所谓这些‘左’派,其实就是反革命,总后台叫林彪。”毛泽东的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对“文革”前期一些做法的不满,并开始转向较为务实的方面,在他认为必要的范围内着手纠正某些错误,调整某些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决策,周恩来在更大的范围展开对极左思潮的批判,这就为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
林彪集团覆灭后,中央形成了新的工作格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方面的工作,由周恩来主持;解放军方面的工作,由叶剑英主持,讨论重大问题时“请总理参加”;“文化大革命”方面的工作,由江青集团把持。这个互相制衡的人事安排,是毛泽东对林彪集团覆灭后反思的结果。一方面,为了保证党、政、军工作得以继续运行,他必须任用一批老一辈革命家和老干部;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文革”理论和实践得以继续坚持,他又必须任用一批“文革”势力。为此,毛泽东开始着手解放“文革”中被打倒的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
…………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第28辑王永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