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方法》·选载之一
王真尧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作者王振耀(王真尧),1954年生于河南。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硕士,分配至国务院发展中心做助理研究员。1989年入民政部任基层政权建设司农村处延长、救灾救济司司长。汶川地震后,调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2010年6月正式辞职。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编者
部委机关的处长最有“实权”
在行政机关,人们往往形成了一种习惯,总认为只需办理上级交办的公文,绝不能越雷池一步。在单一制的国家中,如果各级都按照这一潜规则行事,整个国家机器就会变成一个人说了算,就会束缚各级对现代经济和社会管理中各项矛盾的处理的创新能力。这显然是不行的。
而一旦要推动政策创新,就必须要有个性。
好政策必须要有实际影响力
先讲一个关于我的真实故事:
我曾用一张报纸当鼠标垫,垫了好一阵子。每天,我总有意无意地对这张报纸一角上的一篇报道瞄上几眼。这条消息看起来实在很平常,内容大概是宁夏自治区政府决定将80岁以上的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可细看,却发现里面大有问题。
按照职责范围,宁夏民政厅的这项政策与我当时担任的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经过一星期的反复观看,一个新的想法突然产生了:80岁以上的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严格意义上并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因为,最低生活保障是按照贫困程度并且要计算家庭收入而不是简单按照年龄来决定的,为了让宁夏的政策更加妥当,是不是将宁夏的政策更名为高龄津贴而不是纳入低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