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文的散文集《西窗夜话》,从题名到内容,都令人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一本用真情实感铺就的集子,作者语言朴实平静,却能撼人心魄。
散文集中的许多篇什都与夫妻感情相关。《俘获妻子》《电视的仆妇》《最后一课》《孤独的感觉》等,描写妻子的美或表现夫妻之情,颇富情趣。还有些篇章,虽然表现了其他的主题,却不时出现着妻子的影子。如《夜听灵谷》中与妻子关于天籁之音的对话,《搬家》一文妻子在电话里的吴侬软语,《种芋》中为纪念奶奶而夫妻共同培植芋艿、做成佳肴,都在不经意间演奏出夫妻二人心心相印、如鼓琴瑟的和谐乐章。
此外,书中还有不少描写师生情、父子情、同窗情、朋友情的篇章,惟其情真,方觉动人。
徐宗文散文的特色,是将丰富的情感隐于自然叙事中,使得很多文章都在看似平凡的小事中,显示出情感的张力。在《神龙见首不见尾》中,作者去拜访国学大师徐复先生,徐老开门见山:“你来了,就要和你谈学问。”一句话就把国学大师满腹经纶、又“爱兵如子”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来了。《哭徐老》一文,更见作者对徐老的钦佩之情、仰慕之意与感恩之心,表达出痛失良师的悲伤以及对徐老的思念,令人动容。《又梦家严》,以一场梦境回忆亡父对自己的深厚之爱,《母爱》记录了母亲教育自己将雏鸟放回鸟巢的往事,《老屋》写奶奶双目失明后仍能辨别孙儿的脚步声,《哀姑妈》表达对姑妈不幸命运的同情以及深深的怀念……这一段段朴实的文字,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不假修饰,没有渲染,但分明可见作者的真心与真情。
此外,徐宗文的散文具有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宁馨儿》写儿子幼时三事,“抓周”一事中“我”煞费苦心的安排以及妻子见到儿子抓到笔时忘情的举动,令人忍俊不禁;“测智商”一事中因为小医生算错智商数字而引起的小小风波,颇能看出妻子对儿子的高度期许,天下哪位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神童”呢?至于《给儿子》中对儿子的一番叮咛,《背影》中父子之间的坦诚交流,都充溢着父母对儿子的浓浓深情和殷切希望。这些文字,都是来自作者的真实生活,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同时也揭示了人之共性,读来亲切自然。又如《中年的喟叹》一文,通过点滴小事道出了许多中年人的共同心声;《鼾声猛于虎》,写出了每个失眠者的无奈和尴尬;而《第一次坐飞机》,更是描摹出乘机者感受新鲜又难以摹状的心态,让人会心一笑。
同时,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在《“小学生”》一文中:当我笑称傅璇琮先生为“当今的纪晓岚”时,傅先生一句“呵呵,说不得,说不得呀”的话语和他那犹如小学生的窘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一位饱学之士的谦逊宽厚。《电视的仆妇》中,妻子的满脸泪花以及一句神秘兮兮的拷问“你有没有做过对不起老婆的事啊”,则刻画出一位迷恋电视、多愁善感的女性形象。《我的“闰土”》一文,通过对老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出一位淳朴、善良、厚道、重感情、要面子的乡下农民形象。《正统“红学家”》一文,描写身为单位书记的岳父在退休之后,如此劝导发牢骚的工友们:“放心好了,党和政府不会忘记我们的,我敢打赌,早晚得给咱们加薪。”众人仍不满意,老岳父急了:“我代表党打包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通过几句切合人物身份、具有个性色彩的话语,既刻画了一位老干部形象,又具有诙谐幽默的生活气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徐宗文散文的叙述语言颇有特色,或文言、或白话、或口语、或方言,皆视具体内容而定。如首篇《钟山赋》:“数峰竞秀,藏卞宝於山琛;一江横流,蕴随珠于水珍。”对仗工稳,用典贴切,有浓厚的古典韵味。又如《“晚生蛋”》:“税务局的人是何许人也,一般小民百姓都叫地税局的人‘地痞’,国税局的人‘国贼’。……‘晚生蛋’连‘地痞’和‘国贼’都不买账,这还不够骄纵和任性的了?”此处“绰号”显示了民间俗语的力度,令人击节。
作者著文,长短随心,而书中人物,却无不鲜活生动,篇幅之或长或短,结构之或散或整,风格之或雅或俗,无不彰显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踪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