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传统戏改编的新启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4日08:41 刘 茜

  “现在很多剧团都在搞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的创作,然而往往对传统戏这个家底的关注和发扬光大是不够的。”12月6日,中国戏曲学会为浙江绍兴县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的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颁发了“中国戏曲学会奖”,在颁奖后的研讨会上,30余位戏曲界的专家学者认为,这台戏为传统戏改编带来若干启示。

  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由杨晓青导演,李莉编剧,二度梅获得者吴凤花主演。该剧根据传统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改编而成,沿用了原有故事框架,但同时剧作家又进行了全新的艺术处理:在主题立意上,过去这类题材主要表现忠奸斗争,改编后集中体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这样就拓宽了题材的主题意蕴,注入了时代精神。

  龚和德认为,新版《狸猫换太子》突出了陈琳在整个事件中的中心地位,陈琳这个形象显得更加机智、勇敢,他身上的道义力量和牺牲精神,似乎更富于文化传承的厚重感。主演吴凤花的体会也是“由原来的讲故事变成现在以人物带动故事发展”。为了彰显并提升伸张正义、鞭挞邪恶的恒久主题,剧作删除了诸多枝蔓情节,紧紧围绕刘、李二妃争宠争位展开,作为新作的主人公太监陈琳,一开始就置于矛盾斗争的旋涡之中,而且由原著的被动受命改为主动介入。康式昭认为众多情节浓缩为七场戏:从真宗立诏、李妃毒计、寇珠弃婴、陈琳救出,到立为太子、冷宫见母、陈琳审珠、寇珠触柱、火烧冷宫,情节环环相扣、流畅简明。

  “戏剧艺术中真正的创造者并不是个人,而是集体——创作的整体。”评论家孙豹隐认为,新版越剧《狸猫换太子》的成功正是体现在其整个创作主体(编、导、演、音、舞)的全面出新上。导演循迹戏曲写意的美学原则,践行了一次由传统越剧偏重写实风格向写意风格的华丽转身。如“拷寇”一场中,陈琳、寇珠、刘妃、郭槐四人的心灵独白,彰显了编导承古求新、虚实相生的创作理念。新版越剧《狸猫换太子》的舞台美术具有独特的形式美和表现力。矗立舞台周边的数根龙柱和守旧处的龙饰屏风,既表征了皇宫的威势,又为演员表演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在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中由吴凤花所饰演的陈琳,在京剧中是以老生应工,然而吴凤花的舞台形象另有特色,在小生儒雅的扮相中充盈着武生的英俊和老生的沉稳,唱腔有小生的清爽亮丽,又有老生的宽厚蕴藉,创造了一个既在越剧行当艺术的规范之中,又不同于传统行当的一个新的艺术范型。龚和德说:“吴凤花称得上越剧界极为少见的文武小生。她不以风流倜傥取胜,却有一股清刚之气,能够扮演一些超出书生、才子范围的新鲜角色。她是可以继续给越剧小生开辟戏路的实力派。”(刘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