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当公仆 余事为诗人——读陈福今诗集《岁月寻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9日07:47 丁国成

  我同陈福今相识相交已近半个世纪。我们都是1965年大学毕业后统一分配到文化部工作的。那时,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部署,各个单位尤其是中央党政机关正在着力选拔、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一批全国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应运到了文化部。其中多数人去了下属单位,一些人留在了文化部机关。陈福今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分在政治部;我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到了艺术局。两人虽在不同司局,文化大革命中却因观点相同而参加了同一群众组织;1969年又先后到了湖北咸宁向阳湖文化部“五七”干校。陈福今是这群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大学生中的佼佼者,确实成了“革命事业接班人”,担任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办机关党委书记、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现为全国政协常委兼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令我十分钦佩。

  从《岁月寻芳》中我们可以看到,陈福今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就已立下“陶铸自我报效中华”、“励志泛舟学海,许国弘愿云霄”的雄心壮志,要为实现“人民得安康,家国山河壮”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在校时,他发愤学习,努力钻研,博览群书,学好本领。参加工作后,他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始终牢记自己的理想信念,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拼将肝胆为国酬,尽瘁鞠躬献未来”(《西花厅感怀》)。为此,他郑重地提出“要强化公仆意识”。何谓“公仆意识”?我以为就是他所说的:“党政机关历来有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忠于职守、一丝不苟的优良传统。”(见《踵事增华——陈福今文集》,以下引文,均见此书)。概而言之,极其重要、最为核心的要求无非就是两个字:一是勤,二是廉。

  陈福今处于领导岗位,注重勤政,可谓全力以赴,心无旁骛,真抓实干。他说:“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把道德学问和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既踏踏实实工作,又不断创新,把革命气概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他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不管在化工行业,还是在煤炭战线,抑或在党政机关,他均倾注满腔热情,立志当好人民公仆,全心全意地工作。他在诗中写道:“牢记空谈误国训,践行勤政务实篇”(《勤政殿》)。“夙兴夜寐寻常事,经险历变只等闲。淡泊宁静以致远,知恩图报付华年”(《西八所感遇》)。他与其他领导同志一样,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遗训箴言,不尚空谈,“践行勤政”,“夙兴夜寐”,乐“付华年”。他把革命工作既视为对党和国家培养的一种“知恩图报”,又当作自己“振兴中华”美好理想的一种具体实践。他从云南边疆的苦孩子、穷学生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并无任何政治背景和特殊门路,靠的就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埋头苦干。

  陈福今坚守从政道德,力行清正廉洁。他身为高级领导干部,带头“树立公仆意识,做到廉洁奉公,执政为民”。他说:“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惟有爱民、为民、富民、利民之人,方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践行慎独、慎微、慎初、慎终,做到守己、克己、律己、舍己。他服膺于前苏联一位政治家的名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必须切记以此为诫,像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陈福今一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对党忠心耿耿、为民赤血殷殷。他初到国家行政学院任职时,即公开提出“对自己的‘约法三章’”,同时要求“所有同志多加监督和提醒”。实践证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自勉》一诗中表明心迹:“当思富裕贫穷来,公仆宗旨勤砥砺。清廉为国同根生,崇尚荷莲不染泥。”在世风问题较多的情况下,常思自己从贫穷走来是很可贵的。他说:“我出生在云南边疆一个贫苦人家,是党的关怀,是母校的培养,使我从一个普通学生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一个普通干部成长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回顾走过的历程,内心充满了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无比热爱,充满了对母校教育培养的感激之情。这种情与爱构成了一生勤奋工作的原动力。”正因如此,他时时自我“约束”,不显山,不露水,就连他身边的许多同志都不知道他还是个名副其实的诗痴呢。

  实际上,陈福今对诗的爱好由来已久。他从小学的时候起就喜欢看小说读诗歌,逐渐开始学习写诗。诗集中最早的一首诗是1959年4月写的。那时,他正读高中二年级。题为《乾阳山上》,是首新诗:我站在乾阳山岗/眺望这生我养我的地方/怀着深深的赤子情意/鸟瞰可爱的故乡//波平如镜的异龙湖上/渔帆点点迎着朝阳//绿涛翻滚的田野里/红旗面面风中飘扬//远村近树交相辉映/梯田小溪银光闪亮//黑龙坡钢厂烟囱巍峨/吞云吐雾把赞歌唱响//我仿佛听见/边疆人民爱国爱乡的吟唱/布谷声声的时候/他们正播下新的希望。

  这首小诗也许不能称为精品。但是,作为一位中学生,作者对诗的感觉甚为敏锐,颇有悟性。诗中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跃然纸上。读者从中不仅看到边疆人民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而且也能“听见”作者自己的“爱国爱乡的吟唱”。“布谷声声的时候,他们正播下新的希望”,这是农业丰收的希望,也是工业发展的希望,更是家国前进的希望。

  陈福今参加工作以后,尽管全力以赴投入事业,但对传统文化尤其对诗的爱好从未改变,反倒是与日俱增、历久弥深。在做行政理论研究和领导讲话时,常常引经据典特别是引证古诗古文,发掘其中的有益内涵。他有一篇文章《三首古诗话希望》,借用宋代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清代张英的诗“千里修书只为墙”,来谈人事工作,“喻示我们每个人要进步,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才能有不断的进步”;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人,知人善任”;“永远坚持讲团结,搞五湖四海”。谈诗谈得精到,确系有感而发;用诗用得灵活,堪称恰如其分。

  陈福今不仅爱诗用诗,而且喜欢学诗写诗。一方面,他倾注全力当好公仆;另一方面,他工作之余致力于诗词创作。或状物述怀,或记游追思,或感时言志,或友情记叙,抒发情怀,其中不乏意境深远、辞彩优美之作。这从他的诗集里即可看出。

  半个多世纪以来,陈福今写诗虽然由于工作繁忙时断时续,却一直未停止过。他忙里偷闲,一有余暇就执笔赋诗。他写诗既无发表之心,更无扬名之意,不过是借以言志抒怀而已。近来,在一些同志亲友的建议、催促下,他才想到整理旧作、出版诗集。正如他在《踵事增华》序言中所说:“这倒不是附庸风雅、追时髦、赶前卫,而只是想作为人生的阶段总结,人生记录的一部分立此存照。”

  陈福今的诗集《岁月寻芳》,真实地记录了他的人生体悟、所思所感和心路历程。诗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沉,激情充沛,颇富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诗作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各异,既有自由体新诗,又有格律体旧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比较而言,他更为注重诗魂,将言志抒怀、表情达意放在首位,所写旧诗多为格律比较宽松的新古体诗与新古体词,因而,在讲究格律上不免略有欠缺。由于地方口音关系,诗的协音合律也还有可推敲的地方。我认为,既然写的是新古体,那就可以适当放宽格律要求,亦如诗人贺敬之同志所说,属于“宽律”而非“严律”。

  陈福今现在虽然仍有重任在肩,但因不在领导一线,业余时间会充裕一些,从而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创作。我们殷切地期待他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作品来。让我们企足而望、翘首以盼。(丁国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