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追问真相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4日14:55

  《看见》

  柴静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本书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10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10年变迁的备忘录。10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她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白岩松的女搭档

  我要做的这个节目叫“时空连线”,每天16分钟的时事评论,连线多方专家同时讨论。我之前从没做过新闻,央视新闻部主任陈虻邀请我进央视时只说了句:“我们要给白岩松找个女搭档。”

  年会的晚上有人打电话来,声音低沉:“岩松要跟你谈谈。”我一去,一屋子男同志,挺像面试。后来才知道,白岩松这个人什么都彪悍,就是不习惯跟女生单独讲话。大家跟我聊,他只插空问了两个问题:“你喜欢谁的音乐?”我好像说的是平克•弗洛伊德。他问:“华人的呢?”“罗大佑。”他没再问什么,只说了一句:“这是条很长的路,你要作好长跑的准备。”

  第一期节目就是惨败。是关于剖腹产的话题,我自己联系好医生、生孩子的人、社会学家,约好演播室。现场采访只录了30分钟,谈完剖腹产怎么不好,就顺利结束了。那会儿我不把电视当回事,在纸上编完稿子,让同事帮忙剪片子送审,自己去外地耍了。放假回来,看办公室人脸色,知道审片结果很不好。

  陈虻在会上公开批评我:“你告诉人们剖腹产是错误的,自然生产如何好,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你深下去没有?谁有权利决定剖腹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还有没有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你认为人们都选择剖腹产是个错误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你找了几个层面?”

  我越听心底越冰,把结尾一改再改,但已无能为力。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