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电影:让笑更有内涵和品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2日07:58 周 星

  作为电影类型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喜剧电影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创作上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欠缺、抄袭恶搞成风、内容七拼八凑等,使得观众对喜剧电影的口碑普遍不高,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打造国产喜剧电影的文化品牌、构建国产喜剧电影的形象谱系、重建广大观众对国产喜剧电影的信任感和期待感,无疑成为摆在广大电影工作者和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在京召开中国喜剧形态电影研讨会,把脉喜剧电影的发展现状、瓶颈和未来,希冀实现中国喜剧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本报特开辟专栏,对中国喜剧电影创作进行探讨。

  喜剧电影系列谈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电影能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类型有两个:武侠片和喜剧片;也有认为理当是武侠片和伦理片。这三者都牵扯到历史传承。实际上,在中国电影诞生最初的时间里,武侠片、伦理片、喜剧片构成了中国电影的主要类型,只是在进一步发展的1930年代,这一局面才开始改变,但武侠片的式微却成为后来中国电影为世界认可的第一种独特形态,伦理片中的价值理念也在现实或者古典创作中成为中国电影人际内涵的基本构成,而喜剧精神和样式混杂在包括正剧、悲剧在内的创作中绵延不断,更成为了中国电影不断发展的美学滋养。

  喜剧电影伴随着中国电影诞生、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它经历了模仿好莱坞样式的起步阶段(1930年代的男性哼哈二将形式),到1930年代中期,其创作的基本形态日益完善,直至1940年代后期达到高潮。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尽管喜剧电影的内容形态变得单一,但却没有阻止其艺术创造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后,1980年代的喜剧电影一度勃兴,佳作迭出,到1990年代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创作突破口,并在新世纪10余年的发展中汇入到以贺岁片为主体的创作格局中,提高了自身的市场地位。如今,在电影产业化的大背景下,喜剧电影已经超越类型的范畴,喜剧样态正弥漫到中国电影的不同类型和内容主题的创作中。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关注,中国喜剧电影形态的存在发展动因和价值意义,以及喜剧普泛性表现之中类型呈现的复杂多样状态。而探讨这些问题离不开喜剧精神这一核心。

  必须明确,在哲理层面,喜剧既是一种人生把握的思想智慧体现,也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把握,后者即喜剧效应。喜剧的智慧在于能够将难免的挫折付之一笑,从而升华磨难的消极感;也在于可以把苦痛借助“强颜欢笑”而消淡;而喜剧诙谐幽默的人生态度对于沉重和消极都有疗伤的意味。喜剧是包容和大度的,它的表现场域是时代的一种折射,它的精神是时代灵光的显现。当今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表现内容和宽广的喜剧容量,但是我们的喜剧电影却似乎涉及不多,也没有尖锐触及人性矛盾和悖谬的内容出现,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中国喜剧电影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远在电影诞生前的杂剧、传奇、小说等古典文学体裁中,喜剧因素、喜剧智慧就有多种表现方式。当电影作为舶来品引进后,喜剧的根芽便不断滋长。在中国电影现存最早的短片《掷果缘》为代表的影片中,表现出早期电影人将生活形态提炼为通俗喜剧形态的努力,透露出轻松、幽默的风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多样化、悲喜交织的喜剧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像《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一批现实主义电影便是代表。这些影片中,喜剧表现的生活是“残酷的微笑”,其中《乌鸦与麻雀》的现实讽刺喜剧形态与《太太万岁》的风俗生活喜剧更是这一时期喜剧创作多样化努力的集中体现。实际上,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喜剧电影,其发展正是向着多样化道路迈进的。《三毛从军记》将幽默诙谐喜剧向黑色喜剧拓展,黄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了别趴下》等作品则在生活矛盾喜剧化和现实批判轻松化方面做了新的开拓,而以冯小刚为代表的喜剧电影又带来了世俗喜剧的兴旺局面。但不管怎么发展,喜剧应该回到一种智慧思想、一种艺术表现技巧的体现层面。面对时下观众对喜剧电影的褒贬不一,喜剧电影作为电影市场宠儿应该怎样呈现、怎么提高创作质量的问题日益迫切。让笑更有内涵、更有品位,而不是用滑稽调侃、隔靴搔痒来渴求、刺激观众的笑,喜剧电影的发展历史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参照。

  进一步来看,从创作角度,目前作为电影高端形态的喜剧尚缺乏深入的情感表达,喜剧的样式和精神这两个方面仍被创作者不自觉地忽略了。喜剧电影具有市场号召力,也是最难驾驭的题材样式,其中,“度”的掌握尤为重要。过于夸张、造作无助于喜剧效果的产生,而过于含蓄、收敛,又难以起到观影应有的效果。目前的创作状况是,我们的喜剧由于过多受到香港低俗喜剧电影的影响,低俗化、玩闹化现象严重,泛生活喜剧混杂普遍,出色创作不多。比如,语言上简单套取流行语言、缺乏创意的肤浅喜剧泛滥;事件上随意安插没有喜剧感的玩闹、巧合过多;人物形象扭捏造作、挤眉弄眼,过于干涩乏味;情趣上不惜屈就受众而不是从剧情中产生真正的喜剧美感等等,无形中都在折损着喜剧电影内在高端智慧、高端技巧、关爱人生的精神旨归。大量低端喜剧乃至油滑的取悦大众和创作者自鸣得意的不自知状态,让喜剧成为低俗的代名词,走向了哗众取宠的闹剧方向,造成目前中国喜剧电影“喜剧”不在的景象。当然,一些喜剧电影创作者也在进行着可贵的探索,其诙谐的自审意识生发出观众对现实的众多思考,像《杀生》《失恋33天》《蛋炒饭》《人在囧途》《走着瞧》等。这些作品中喜剧的意味不同以往,它们各自找到了观察社会、观察人生的角度,对于人的窘态的关注有了新的呈现。

  急功近利不是喜剧的本质要求。事实上,喜剧电影都是包含着喜剧内涵和产生因素所建立起来的艺术表现程式,简言之,要有贴合内容的讽刺,要有噱头依据的微笑,要有包含人生酸辛的自嘲理解。就新世纪中国电影而言,简单复现《刘三姐》式的喜歌剧、《黑炮事件》式的黑色喜剧、《三毛从军记》式的幽默喜剧也许未必适当,但丰富的时代内涵、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段、五味杂陈的人生境遇却为我们的喜剧创作提供了更多新鲜的素材和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探索新的喜剧美学形态,坚守喜剧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是中国电影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表征,也是中国喜剧电影再次勃兴的必由之路。我们期待着。(周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