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是否隐藏着政治密码;一个导演是否敢于挑战审查者的把关尺度,至少有对当下现实的影射,决定了这部电影和这个导演是否具有“情怀”,而这个情怀,很大程度上成为受尊敬的一个标尺。
中国导演们的情怀
冯小刚是后来才有情怀的人。他早期拍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等,据说都是由饭桌上听到的段子糅杂而成。后来,电影教父韩三平对他说:“小刚,电影需要有情怀了。”于是,他真的有了情怀,拍了《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和即将要上映的《一九四二》,号称是圆了十几年前的一个梦,用略微的政治敏感、多年讲段子积攒下来的商业人品去收割有情怀的声誉和可观的票房。
张艺谋本来是个有情怀的人,那是他拍《活着》、《红高粱》的时候。但他想要以此来取悦商业和权力时,他走上了另一条路,尤其是开启中国大片时代的《英雄》,被认为是为专制正名,向权力献媚。有人说他是伪情怀。
…………
(摘自《看天下》2012年第32期 丰鸿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