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婺剧。日前,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来上海演出的经典婺剧折子戏,是一台集婺剧中精华之大成的演出,令老戏迷过足戏瘾,让戏曲爱好者们也大饱眼福。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主要戏曲剧种之一。与京剧200多年的历史相比,婺剧的历史更悠久,有400年之多。它以金华为中心,流行于浙江的金华、衢州、丽水、台州、建德等地和赣东北一带。婺剧是一个多声腔剧种,拥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定名为婺剧。2008年6月,婺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经称赞婺剧是京剧的祖宗;越剧表演艺术家刘觉也认为,越剧要从婺剧中汲取营养。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此次来沪演出的四出折子戏《档马》《断桥》《辕门斩子》《大破天门阵》,虽都是婺剧优秀传统剧目,但在故事情节、人物结构、导演手法、舞台呈现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革新。《断桥》一折描写白素贞和小青在金山寺与法海水斗之后,怏怏行至西湖,恰遇许仙逃下金山。三人在西湖重逢。白素贞唱道:“昨日里,风雨同舟结夫妇。谁料到,好姻缘变成恶姻缘。”小青则怒斥许仙:“普天下负心人要算是你。”拔剑欲杀许仙,许仙跪地颤抖不已。此时舞台上的灯光突然暗转,在灯光暗转中,三个人物所着服装的白、紫、绿三色,对比强烈,神态各异,反衬出三人不同的心情;待到许仙认错,白素贞原谅了他,小青也勉强地喝道:“起来。”这时,灯光又由暗转为满台白光,人物的心情随之重新阳光起来。服装、灯光都在舞台上说话,为剧中人物的心理刻画起了重要的帮衬作用。这是导演手法和舞台呈现巧妙变化的一例。
在四出折子戏中,杨霞云都担当主要演员。她今年才29岁,是浙江省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也是中国戏曲界不可多得之才,扮相俊美、文武兼备、身手矫健。在《辕门斩子》一折中,杨霞云饰穆桂英。杨延昭从穆柯寨败阵回来,又愧又怒,欲斩触犯军令的儿子杨宗保,佘太君、八贤王讲情都不允。值此,穆桂英来投皇家,与公公经过一番争论,边唱边做,声情并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终于使杨延昭认了儿媳,赦了宗保。杨霞云的唱,在承继婺剧传统曲牌的基础上,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有所创新:声调深挚而含蓄,情绪浓郁而高亢,声色时而柔淡,时而亮丽,听过杨霞云唱的人,无不都有余音绕梁、三日不息之感。
杨霞云工刀马旦,她的武功水平,可以和上海昆剧团刀马旦王芝泉年轻时功夫相媲美。杨霞云在《档马》中的540度旋转摔、3米高台空翻、连续十多个空手翻难度大,潇洒飘逸,连许多男武功演员也难以掌握。杨霞云主演的《辕门斩子》《大破天门阵》最近分别在北京、杭州、巴黎、新加坡等地演出,其青春亮丽的演出阵容和富有现代气息的表现手法,广受各地观众好评。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笔者看过婺剧艺术家郑兰香来沪演出的《双阳公主》,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婺江一支兰》。而后半个多世纪,浙江婺剧团(现改名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又相继涌现出了陈美兰、吴光煜、张建敏、朱元昊、苗嫩、刘智宏、黄维龙、郑丽芳等一批颇有成就和影响的名角。杨霞云进团以后,师从婺剧表演艺术家陈美兰。最难得的是,杨霞云在成名之后,并没有“飘”起来。她对名利看得很淡。她知道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同事的帮助,更离不开广大观众的厚爱与支持。她深知只有心系观众,不断否定和超越自我,不断磨炼自己脚踏实地、坚毅执著,她的艺术人生之路才能留下串串闪光的足迹。
在婺剧的舞台上,同样令人惊叹的是,婺剧呈梯台的接班人大批涌现。在《大破天门阵》一折中,上台的“穆桂英”竟有16位之多,满台芳菲,英姿飒爽。她们之中身手不凡者就有好几位。上台的男青年演员,如饰焦光普的陶永晶、饰许仙的楼胜、饰赵德芳的陈建旭,唱做俱佳,表演都相当出色。据笔者了解,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每年有700多场演出,演出人员几乎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而这其中青年演员占据多数。
如果说,郑兰香是婺江一支兰,现在则是婺江兰桂飘香。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戏曲是“夕阳艺术”吗?戏曲人才果真是“后继乏人”吗?戏曲观众真的在日益萎缩吗?从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这次来沪演出中,我们感受到了婺剧这个古老剧种无比强烈的生命力,感受到戏曲活力的源泉和根基,更看到了杨霞云等青年演员在艺术上的前途无量。(吴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