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1982年出版《论李渔的戏剧美学》算起,杜书瀛研究李渔美学也有30年的历史了,30年间,杜书瀛的李渔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先后出版了论著4种、著作学术评点3种、原著校注2种,若加上相关论文,已有不少于300万字的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最近出版的这本《李渔美学心解》可以看作是杜书瀛李渔研究的代表作,因为作者对这本书“下了很大功夫,运用了大半生的生活积累、审美经验和学识库存”。写作此书用力之重、用心之深、用功之勤也超过了以前的一些著作。与先前的校注、评点和论著相比,这本《心解》可以看作杜书瀛30年李渔研究的“收官”之作,具有某种总结经验和超越自我的意义。
大体说来,“心解”既是李渔美学思想的注解,也是由此而延伸的美学思想的评析和解剖。全书将李渔的美学思想置于中外美学的宏大视野中进行考察,实现了李渔审美文化理论与当代美学的对接,发现和挖掘李渔美学中具有历史前瞻性的理论资源。具体说来,《心解》一书至少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该著全面论述了李渔美学的主要思想,资料翔实,论述严谨,笔调轻松活泼。作者对李渔美学提出不少新观点,作出了许多新判断。作者重点论述李渔戏曲美学的思想内涵与学术价值,并对李渔的戏曲表演、导演、角色选择和组合、舞美设计、舞蹈、化妆、道具、声音效果、戏曲欣赏和接受以及戏曲教育等美学理论分别提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见解,例如,作者强调李渔曲论的突破性贡献在于张扬和推进两个“转变”,即“从抒情中心向叙事中心转变”;“从案头性向舞台性转变”。
第二,作者提出并论证了李渔是“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美学大师”的观点,认为李渔的园林美学、诗词美学、饮食美学、仪容美学、服饰美学、日常生活美学等开创了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先河。今天人们在热炒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时几乎都能见到李渔美学的影子,事实上,李渔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古代的热情倡导者和鼓吹者,尤其是它的理论阐发者和积极实践者。例如,作者在评点古典园林美学观念时,认为李渔倡导“不拘成见”、“出自己裁”,重视艺术意境和韵味,提倡虚实结合、时空浑然一体,揭示“借景”的意义等,这些论点在今天仍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三,对学界以往很少论述的李渔诗词类学,尤其是其《窥词管见》进行详细论述,作者认为,“《窥词管见》较之前辈论著,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深入,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在他同时代的许多词话中,《窥词管见》也是理论色彩比较浓厚、系统性比较强的作品”。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窥词管见》的理论意义的发掘与阐释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不能不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陈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