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沈嘉蔚创作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产生全国影响,成为“文革”标志性美术作品。作者1989年移居澳大利亚悉尼。2009年5月油画《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在中国嘉德拍卖,以795万元人民币成交。
记忆,从1973年底的严寒之中开始。
当时我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2团宣传股的美工。
黑龙江兵团地处与苏联交界的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流域的“北大荒”,大约有40万知识青年云集于此编成6个师。兵团的总部设在佳木斯市,即原来的农恳总局。
1973年,我已在佳木斯经历了两次美术学习班的集合。我从佳木斯坐汽车翻过完达山脉,到山南的东方红站上了火车到虎林县,再搭车到34团的一个边境连队。在那里我头一次登上一个乌苏里江边的“大架子”,即边防军的瞭望塔。自从1969年珍宝岛冲突之后,中苏双方沿江每隔一两公里便竖起一座一二十米高的塔,供哨兵警戒之用,塔上有20至50倍的巨大望远镜。在塔上的那一会儿,我想起当时流行的一首革命歌曲《我为伟大祖国站岗》。于是一幅油画的构思产生了。
…………
(摘自8月23日《周末》沈嘉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