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是很多国家和民族用历史证明了的事实。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走向海洋是必然的选择。从郑和下西洋到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的制海权由极盛步入极衰的悲剧,成为历史学和海洋学的永恒论题,也成为近年南海争端频发的历史伏笔。中国海盗,这个不见正史的群体,逐渐成为学界解读中国制海权衰落的新视角。
不见正史的“化外之民”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海盗,并不是正史中所记载的只会打家劫舍、无恶不作的贼寇。中国第一部海盗史学术专著《中国海盗史》作者、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郑广南指出:“中国古代海盗,做的并不纯粹是劫掠,他们更多时候的身份是海商,对当地的商业发展、港口建设都起到过正面作用。”
明清以来,民间海盗中枭雄辈出,他们依靠各种形式的海上营生手段,积累了巨额财富,并拥有了强大的武装团队,一度控制了往来的商路,成为海上不可忽略的力量。翻阅国外史料时,很吃惊地发现,原来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人不敢贸然去惹中国海盗。他们的实力、装备、规模、战斗力对英国人有很大的威慑力。”而历代中国海盗中的一部分首领,在多次实战中表现出的智谋和果断,丝毫不逊色于神机妙算、能征善战的统治阶层的精英。
…………
(摘自8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陈琳周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