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逝世后中国处在又一个重要历史关头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未来前途和发展路向如何,是世界普遍关注和议论的一大问题。
江泽民在邓小平追悼会的悼词中提出十个“一定要”。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邓小平逝世后提出的政治宣言,充分显示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继承邓小平遗志的决心和信心。邓小平虽然去世了,但他的业绩永存,后继有人。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五大举行。“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结尾所说的这段话,是整个报告的画龙点睛之笔。
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一主题是在邓小平逝世前就已确定的,而在邓小平逝世后则更为鲜明和突出。
江泽民:“我诚心诚意地把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这个班交给锦涛同志”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六大举行。11月14日上午,在江泽民主持下,经过发放选票、填写选票和投票、计票,11时许,出席大会的代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从中央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看,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新进入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180名,占一半以上。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和候补委员,全部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工作的同志,其中有一些是改革开放以来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平均年龄55.4岁。50岁以下的占五分之一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8.6%。
11月15日,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在十六大上,除胡锦涛之外,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全部退出了中央委员会,实现了党中央领导层整体性新老交替。
…………
(摘自李颖著《党代会现场》,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