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同志百年之际,我曾编辑出版了《陈云家风》一书,意在表现寓亲情友情的伟人情怀。伟人的思想和品德自为后人垂范,但我记忆犹深的是由此推衍而出的政治家的另一面:宝贵而沉默的性情。
成熟的政治家们大都谨言慎行,他们在人生逆境亦或在重大事态面前,不断昭示“沉默是金”的真谛。陈云从1934年起一直居党内高级领导人,到党的“九大”时,随着中国政坛的日趋严酷,他的“官”越作越小,只保留了中央委员的职务。在诸多不可抗因素面前,他选择了最明智的办法:沉默。从1962年到十年动乱结束,整整十余年,他以谨言慎行应对日趋恶化的政治环境,有时甚至自安一隅。那年夏天,他向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反对冒进的意见,对方对他两个多小时的陈述未置可否,他预感事态难以扭转,于是打点行装,到北戴河休假了之。中秋节后,海边冷寂萧瑟,他才回到北京。在短暂的静观时局后,又转道杭州休假,看书、调研、听评弹,一派闲赋雅士之情。他的沉默和中国大地上的聒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实践证明他的观点是对的,他采取的方法也是明哲而适时的。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陈云:“真理在这个人手里!”沉默不是畏于压力,消沉逃匿,更不是见风使舵,投其所好,而是坚信事物总会向好的方面转化,是必胜的信念使之淡然。
…………
(摘自《财经国家周刊》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