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朝鲜很多地区都受灾严重,但在首都平壤,似乎一点也感觉不到天灾的威胁,大街小巷还是一片祥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是因为这里是首都。
朝鲜媒体习惯用“共和国”来指代国家,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百姓根据各地待遇差别,把朝鲜分为“平壤共和国”和“地方共和国”。这是因为,平壤居民能够享受许多地方居民享受不到的国家特惠政策,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度也远比其他地方高。
其中,最诱人的优惠政策就是国家配给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平壤的鼎盛期,靠国家的配给发放,平壤市民过着衣食足的生活,人们一觉醒来,公寓大楼拔地而起,商店里物品种类虽不多,但必需品都能买到,最重要的是,人们的贫富差距不大。而其他地方的民众,只能自力更生。
相比地方,平壤人民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想逛街,平壤有不逊色于国际大都市的“购物街”;想休闲娱乐,有鳞次栉比的剧场、电影院、游乐园;出个门,地铁和公交既便宜又便利,这些都是地方无法企及的。
每次有什么“新潮”玩意儿,也大都是平壤市民最先“尝鲜”,比如啤酒和手机。2000年,朝鲜从英国购买啤酒生产设备,2002年又从德国引进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2002年4月起,朝鲜开始批量生产大同江啤酒,去年7月还在电视上打广告。在平壤,大同江啤酒很受欢迎。
…………
(摘自8月23日《青年参考》姜立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