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在都江堰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23日14:15 来源:华西都市报客户端

5月23日,由《青年作家》杂志社、华西都市报社联合打造的“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在成都都江堰举行。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作家》主编王山,《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以及国内多名作家、评论家出席典礼。

“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核心发起人之一、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梁平说,“就是应该给优秀的年轻作家们,明星一样的待遇,给作家颜面,就是给文学颜面。”在颁奖典礼开幕致辞中,梁平强调,“这个文学奖旨在奖掖和扶持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家,填补目前国内缺乏有影响力和含金量、专门针对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文学奖项的历史空白,力争将这个奖打造成比肩日本‘芥川文学奖’的纯文学奖项,打造成作家们通往大师路上的重要前站和起点。我们立志办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学奖,一个持续性、公益化的文学奖。助推更多文学新人走上文学大家之路。”

李敬泽表示,“这是一个好奖。这个奖不是要奖励给谁钱,而是奖给创造力,奖给青春的激情和探索的勇气,奖给跋涉的意志。我很乐意,也很荣幸,有机会担任评审这样一份职责。我今天主要表达两个意思,总体也就两句话。首先,这个奖在都江堰颁发,意义非凡。2000多年前,一个叫李冰的人,在这里修筑了一个千年水利工程。这个工程是不朽的。这个用砖头构筑的千年堤坝,历经漫长的岁月,大水的冲刷和地震,它依然还在那里,还是有效的。这,就叫着不朽。这个奖在这儿颁发,很有意义、寓意。因为,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作家应该追求的也是这种不朽。我们的广大作者,做的其实是和李冰同样性质的事情。虽然我们的作家手里没有砖石,但是我们有文字,我们有构筑形式的能力,形成表达,让人心世道的浩荡大水,得以呈现,得以不朽。文学获得持续的永久生命,就像都江堰历经岁月依然一代代造福人民一样,我们的作者,也在一代代人的阅读中,永久地存在。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写作者的信念。如 果没有这个信念,这个世界我们还可以去做很多事情。但正因为有这个信念,我们选择了写作。所以,我第一话可以总结为:学习李冰。第二句话,做个强人。一般来说,文人都不像强人,都是彬彬的书生。前一段时间,陈忠实先生去世了。高建群做了一个访谈,谈到陈忠实,谈得特别好。他说,文学是一碗强人的饭。这个话说得好。文人的‘强’,跟政治的‘强’,经济的‘强’,都不一样。但文学也需要‘强’。这个‘强’,让我们的作者得以对抗创作的孤独和艰苦,面对写作时的电脑,拼命地挣扎,无休无止的自我怀疑。同时还需要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和坚守。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是一碗强人的饭。”

李敬泽还对青年作家们提出自己的勉励之语,“我们的时代,正在发生巨大持久的变化。只是我们身在其中,反而感受不强。我们照常生活。实际上,一切正翻天覆地发生变化。我们的文学也正在发生这样的变化。我真的希望,你们能够像李冰一样,将我们周遭的无形式的、无以名状的、浩荡的社会,赋予一个美好的、创新的形式,给它表达,做出命名。这是我对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获奖作者的共勉,也是对青年作家的共勉。”

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主设三个类别的奖项。来自长春的青年女作家王小王凭借小说《倒计时》获得“小说奖”。出生于1994年的湘西女孩文西获得“诗歌奖”,获奖诗作是《湘西纪》。甘肃天水青年作家王选获得“非虚构奖”,获奖作品是《低处的光阴》。

三个类别中各自又设立两个入围奖获得者:石一枫《地球之眼》、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获得小说类“入围奖”;庄凌的《空鸟巢》、张二棍《暮色中的事物》获得诗歌类“入围奖”;安宁的《走亲戚》、程川《忆江南》获得“非虚构作品奖”。

为感谢读者的推荐,也为增加与读者的互动性。组委会还专门设置了读者慧眼奖。凡是读者投票推荐的作家有1位以上获奖的,全部进入抽奖。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颁奖典礼上共为9位读者颁奖,并邀请2位读者代表上台领奖。

(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 张杰 杨帆 摄影雷远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