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 正文

王蒙获奖感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29日23:05

  王蒙,作家,研究员。1934年生于北平(现北京),20世纪50年代初起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9部,以及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译作、文学评论、传统经典解读等等,2014年出版《王蒙文集》45卷(1500余万字)。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特别奖,日本创价协会和平与文化奖等诸多奖项。

  王蒙获奖感言

  这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第一,我感动的是对于40年前动笔、近年才定稿出版的这部作品的肯定。历史并未切断与摘除,文学不相信空白,不怕事后诸葛亮。该连续的自然要连续,该弥合的也不难弥合。命名不合乎时宜了,内容仍然可以真实生动。青春能万岁,生活就能万岁,文学也能万岁。文学不应该得奖后热闹一阵就夭折。

  我始终相信文学会有一种免疫力,它不会因一时的夸张而混乱,不会因一时的冷遇而沮丧,不会因特殊的局限而失落它的真诚与动人。局限也可以成为平台,也可以成就风格,如果你有足够强大与自由的文心,条条框框可以成为彩绸花棍式的道具。因为文学的力量来自人民、生活,还有我们从《诗经》开始的文学传统与全人类的语言艺术宝藏。它能突破能超越,能起死回生,显示真情真知真理,给读者以历久弥新的感动。

  其次,我觉得是奖励了一个中国新疆故事,激活了40年前在新疆的岁月。我怀念新疆的新老友人,尤其是各族人民。在一个并不快乐的年代,与新疆各族人民尤其是维吾尔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手拉手,心连心,使我得到了莫大快慰,脚踏实地,增加知识,开了眼界。在一个找不着北与几乎无事可做的时期,我来到了风姿绰约的新疆,我为自己找到了最有意义的事情:学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民族文化,学贫下中农;写人民,写边疆,写生活;知实际,知艰难,知祖国之大,知人生之多彩多姿。有生活作根基,有火热的爱,即使在相对冷冻的环境中,人仍然活泛,文思仍然泉涌,追求的仍然是精神生活的美好与高扬。我感谢所有支持我写作此书的亲人友人:已不在世的妻子崔瑞芳、关心我的状况并安排我去伊犁农村的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林渤民、自治区文联领导刘萧芜与王玉胡,还有帮助我请创作假的诗人铁衣甫江、时任创作研究室主任的阿不拉尤夫。也感谢近日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与许多老领导同志的祝贺。同样有作品参评的维吾尔族作家阿来提表达了视为自身荣誉的欢庆。荣誉属于新疆!

  我还坚信,奖的可爱来自文学,获奖的意义在于推动文学,不是相反,不是为了奖而文学。奖重要,文学更重要。作品好,没有得奖,仍然是好作品;得了奖,却暴露了作品的缺陷,一时沾奖的光,于人于己于文学无补,有愧。李白、曹雪芹、托尔斯泰,都没有得过奖。奖不能八卦化、浅薄化、低俗化。奖不是注意目标,更不能用一肚子脏水来涂抹一个本应珍惜、却绝不可孜孜以求的奖。在我们强调程序的公正性、廉洁性的同时,更要强调评奖结果的文学意义、文学内涵、文学判断,即评奖的深厚的文学性。我期盼有更多的对于文学的关注,对于作家与作品的关注,有对于作品的公开公正的批评与针砭,而不是庸俗的无聊的对于文学奖的信口开河加嘀嘀咕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