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 正文

繁花:“扎劲扎支”的上海城市小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29日12:08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郑 理

  初识金宇澄是在2006年10月。在和老金相识的同时,我社其实一直在物色一个能够为上海、上海文学代言的作家,以及一部真正体现上海的文学作品。因为我们很清楚,当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中国作家对于农村的描写已经达到极致;作家今后比拼的将是城市生活的经验和表达,而怎样书写 上海将是上海作家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我冥冥中觉得,中国城市文学的力作,描写上海是捷径,是正面强突,上海作家应该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首选。

  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及沪语在长时间的压抑之后,随着周立波“海派清口”的突然爆发而兴起,一种关于城市文化、方言写作的暗流也在涌动,金宇澄《繁花》的出笼恰好身逢其时。

  2012年7月,蒋一谈来沪,席间说起金宇澄和他的《繁花》,蒋一谈说他看了初稿非常佩服,并提议把金宇澄请来共进晚餐,我完全赞同。这次见面为后面的合作打下了伏笔。筵席之间相谈甚欢,散席时老金拿出部分《繁花》的打印稿给我们;这是我和《繁花》的第一次接触,不过老实说,因为老金只提供了一 小部分打印稿,所以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又过了一阵,陈征社长打来电话说《收获》的钟红明向他推荐金宇澄的《繁花》,嘱我和钟红明联系一下。后来事实证明,这个电话打得恰到好处。钟红明在电话里向我详述《繁花》的种种好处,说到激动处非常兴奋,这引起了我的警觉,我感觉到我可能会错过一个佳作。

  我几乎立刻就给老金打了电话,盯着老金马上把全稿发我一看。审稿后第一印象是,上海特色、上海方言的运用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但是作者的叙述语言又完全没有隔涩感,北方的读者完全可以读懂,没有阅读上的障碍。读这部作品的感觉恰可用上海话概括:扎劲扎支。“扎劲”是基于小说叙述的节奏感和阅读 的快感,“扎支”是针对小说中呈现的关于上海地域、记忆的丰盈鲜活的种种细节。

  作者在叙述上采取类似话本的言说方式,三言两语的短句,很考验写作功力,也考验读者耐心,同时又十分好读,读之津津有味。这种短句的密集使用,既保有上海方言的味道,也使语言具有韵律和节奏感。作品中写人物也颇见功力,采用类似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白描手法,三言两语就把人物勾勒出来,特别是对小说中各色女子的形态、服饰的描写,作者处理上各不相同,恰到好处。总之,这确实是一部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它和现在的小说很不一样。当时我虽不 敢确定这个作品日后肯定会畅销,但我很确定它定会受到普通市民读者的欢迎。抢在《收获》增刊发表前,我社火速与老金签约。

  接下来,《繁花》的主要工作就在设计制作上。《繁花》之为“繁花”,姹紫嫣红,已经很热闹了,所以在封面装帧设计上我们就要反向而行,力求简 洁、朴素、大气,但又要不失庄重典雅,为此我们选择了一种淡蓝底色、有触摸感的艺术纸来作封面用纸,书名的字体选择了类似古体字构架的样式,并采取烫黑的 工艺予以烘托,以形成一种繁与简、静与闹的对比效果。

  鉴于《繁花》的字数有35万字,我们选择用16开的大开本,排版上也追求一种疏朗有致的效果。另外,因为字数比较多,我觉得在章节之间适当插入一些插图,可以供读者在阅读中稍作停顿,有透气感,于是我就想到了老金在《收获》发表作品时收入的四幅插图。我提议老金在现有基础上再多画一些,最好能画20幅,正可以分散到各个章节,也就是现在成书中的样子。这些插图中既有城市的地理,也有城市的记忆,承载了丰富的时代变迁的信息,完全是用感性具象的方 式和小说的文字互补,成为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金对自己的文字几乎有一种洁癖,差不多每一次交给我稿件,上面都密密麻麻地做了修改的标记,他自述对《繁花》始终有抑制不住的修改的冲动,欲罢不能。碰到这样严谨的作家,我十分敬佩。我的编辑工作也是尽量和老金配合好,把文本做得尽善尽美,不留遗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繁花》自2013年3月出版至今,大约两年多时间,已经第21次印刷;目前,平装本、精装本累计印数已经达到30多万册。作为一部纯文学作品能够取得如此业绩,这是近年来少见的。身为《繁花》责编,我备感荣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