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社会风情中的人性景观(王春林)

——读刘春龙的长篇小说《垛上》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07日09:26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春林

  刘春龙的长篇小说《垛上》可以看作是一部带有强烈成长意味的社会风情小说。就艺术结构而言,主人公林诗阳高中毕业后一直到他退居二线成为县人大 主任的人生历程构成了整部作品的结构主线。这个过程中,林诗阳从一个初始涉足生活的懵懂少年发展蜕变成为一位颇有社会政治经验的基层官员。因为小说叙事始 终聚焦于林诗阳的人生历程,所以《垛上》自然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成长小说。

  但一部成长小说为什么要被命名为“垛上”呢?所谓“垛上”,乃是林诗阳故乡荷城县一带水乡所特有的地貌状况:“村庄与村庄之间尽是一块块草垛一 样的土地,像是漂浮在水上,原先叫坨,又叫圪,现在人们都叫它垛田,也叫垛子……这里的人也特别,叫垛上人。”在充分展示林诗阳成长过程的同时,刘春龙也 把很多笔触放到了社会风情的描写上。一方面,小说中巧妙地穿插着种种大约只有“垛上”这样的奇特水乡独有的民情风俗,另一方面,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近半个 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变迁境况。就此而言,《垛上》毫无疑问可以被视为一部社会风情小说。

  刘春龙是里下河作家群的代表之一,里下河作家群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就是特别善于点染描写极具地方色彩的民情风俗,特别善于关注表现普通民众充满 烟火气的日常生活。这一点,在堪称他们“祖师爷”的汪曾祺那里就有极其鲜明的表现。这方面,刘春龙《垛上》的表现也同样十分抢眼。从乡间的鱼事农事到婚丧 嫁娶、节庆时的民俗表演、湖神庙会所牵系出的民间信仰,一直到那首曾经数次出现几乎可以被视为《垛上》主题歌的民歌《三十六垛上》,均在作家的笔下得到了 充分的展示。尤其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刘春龙并没有为民情风俗而民情风俗,而是特别恰如其分地把这些民情风俗的展示水乳交融地穿插整合到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之 中。小说第36章“湖神会”中关于与湖神会相关的民间信仰以及民俗表演的描写,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在事关“湖神会”的情节发展过程中,作家非常巧妙地把 与“湖神会”紧密相关的各种民情风俗不动声色地进行了尽情的展示。因此,寓民俗风情描绘于生动的故事情节之中,可以看作是刘春龙《垛上》突出的思想艺术特 色之一。

  与民俗风情的充分展示相比较,更根本地决定着《垛上》思想艺术成色的,是作家对于人性世界的深度体察与透视。优秀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中的人性探 索往往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而集中体现出来。能否在一部体量相对庞大的长篇小说中塑造几位生龙活虎、活蹦乱跳、具有深度人性内涵的人物形象,正是衡 量其思想艺术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刘春龙的《垛上》最不容忽视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深入勘探人性世界的基础上相对成功地塑造了若干位生动饱满的人物形 象。首先当然是主人公林诗阳。作为一位结构性的人物形象,林诗阳的人生行迹贯穿着文本的始终。刘春龙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小说一方面充分凸显出了他身处逆 境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其人性构成中的自私与软弱。

  此外,小说《垛上》也塑造了其他若干具有相当人性深度与美学价值的人物形象。比如备受苦难命运折磨的冯秀娟。她因为家庭成分而错失爱情,忍受着 明明相恋而不能长相厮守,不得不与另外一个简直就是不相干的男人度过一生的命运。但命运对冯秀娟这个苦命女人的折磨却并没有到此为止,20年之后,高中毕 业的儿子林诗阳面临人生选择的重大关口,冯秀娟为了改变儿子的命运,再一次奉祭自身,饱受了来自村支书三侉子的不堪凌辱。冯秀娟的人性尊严前后两次遭受屈 辱和折磨,所折射出的正是作者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入反思。

  再比如敢于把握自己情感命运的蘩漪式的女性金英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敢于冲破政治身份的藩篱,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这种举动所充分凸显出的,正是金英姬作为一位乡村现代女性的精神风采。

  冯秀娟、金英姬之外,其他诸如三侉子、沈涵、二先生、沈俊奇等,也都称得上是《垛上》中塑造得相对成功的人物形象。

  必须指出的是,在林诗阳、冯秀娟、金英姬等人物情感悲剧的描写展示过程中,潜藏着作家足够清醒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立场。无论是冯秀娟与沈俊奇当 年的情感悲剧,还是林诗阳与金英姬后来的情感悲剧,抑或冯秀娟的再度受辱,皆是那个畸形政治时代极不合理的社会机制作祟的缘故。从这个角度来说,清醒深刻 的社会批判与反思也是《垛上》的思想艺术特点之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