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舞台人物 >> 正文

瞿弦和:舞台上的守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25日09:50 来源:人民日报 德 州
  瞿弦和(速写)    罗雪村绘  瞿弦和(速写)   罗雪村绘

  莎士比亚曾说:“人生如舞台”。每一个人都在舞台之上寻找自我的角色,演绎不同的人生。对于瞿弦和而言,舞台不仅仅是关于人生的精彩譬喻,而且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他的人生已经与舞台融和在一起,展现出动人的风景。

  瞿弦和与舞台结缘,是偶然也是必然。年幼时,他是北京市少年宫艺术团的第一批学员,在各种活动中,展现了出众的表演才华。高考时他填报的第一志愿是中国科技大学,不想却被中央戏剧学院提前录取,也许这正是人生机缘的巧合。从此,他开始了与舞台为伴的人生。

  大学毕业之后,他舍弃国家对华侨家庭的照顾,自愿去了青海。这种选择既源于对祖国真挚的爱,也源于父亲的熏陶。他的父亲早年曾追随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来由于白色恐怖,辗转去了海外,先后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侨学校当老师。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生在海外的瞿弦和随父亲回到祖国并定居北京。父亲的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瞿弦和在青海生活了八年,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那片高原的几乎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那里的山水和民情也陶冶着他。在广阔的人生舞台上,他的性格和艺术日趋成熟。他曾动情地说是青海人民培养了他。那之后,瞿弦和被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生活的环境虽然变了,但他对舞台的热爱没有改变:他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工作中,倾情创作、用心表演,通过一部部文艺作品,展现出一位艺术工作者的追求与探索。

  舞台是一面镜子,能映照出一个人的艺术水准,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舞台之于瞿弦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现自我,更在于表现千万煤矿工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在中国煤矿文工团的日子里,他常常提醒自己、提醒身边的演员们:为煤矿工人演出关乎责任、关乎良知,不论条件如何艰苦,只要有煤矿工人的地方,就要有煤矿文工团演员们的歌声和舞姿。

  “你深深弯下的脊梁,驮起民族的尊严;那额头闪亮的矿灯,点亮华夏的光辉。你们才有资格,接受阳光的赞美,矿工万岁!”声乐套曲《矿工万岁》中的这段话充盈着创作者对矿工真挚的情感和热情的赞颂,也浓缩了瞿弦和的艺术心声:赞颂矿工精神,全心为丰富矿工的艺术生活服务。

  瞿弦和对待艺术博采众长,精益求精,赢得了不少荣誉。他对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以朗诵为例,他这样阐释自己的见解:“有人以为朗诵不外乎是语言表达技巧的展示,所谓与生俱来的音色、所谓抑扬顿挫,但我认为,语言表达艺术里一定包含着更多的东西,比如摄人心魄的情、玄妙精深的理……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元素,不能被忽略。”

  他朗诵过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贺敬之的《雷锋之歌》、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以及《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名篇,每一次都能把握住作品内在的摄人心魄的力量。发自肺腑的情感让他的朗读富有情怀,在无数观众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艾青在听到瞿弦和朗诵《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后,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不知为什么,只要是瞿弦和朗诵这首诗歌,我听了就激动得想掉眼泪。”

  在生活中,瞿弦和待人谦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爱听广播的人会说瞿弦和是著名演播家,爱看电视的人说他是著名主持人,爱听朗诵的人说他是朗诵家。每一个称谓都表达了观众对他的嘉许。现在,退休的瞿弦和仍活跃在舞台上,他是艺术良知和责任的执着守望者。

  人物简介:

  瞿弦和,1944年生于印尼苏门答腊,6岁随父母回国,196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瞿弦和的朗诵艺术为很多观众所喜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