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电影+电商,来点新玩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25日09:38 来源:人民日报 刘阳

  今年暑期档将有近80部影片与观众见面

  电影+电商,来点新玩法

  暑期档部分上映电影海报。    制图:张芳曼  暑期档部分上映电影海报。   制图:张芳曼

  电影暑期档来了。由于电商的深度参与和介入,今年的电影消费有了新样式。除了提前预售、在线选座、购票优惠等传统项目,“电影+电商”的新模式还将冲击传统的发行和放映机制,甚至能够影响产业链的上游——电影生产与创作环节。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有了新玩法。 

  ——编 者

  24日,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举办的首个国家级暑期档电影推介盛会“中国电影新力量”在北京举行。20部暑期档华语影片集体亮相,全国45家院线、5000余家影院、10余家票务电商全面打通线上与线下,共同拉开了暑期档电影线上套餐式预售的序幕。据了解,今年暑期档将有近80部影片与观众见面。

  在这个被业内称作“双电节”的活动中,“电影+电商”的消费模式备受注目。不少从业者认为,它不仅是今年暑期档最重要的特征,也推动着中国电影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和发展。

  消费模式刷新

  电商纷纷推出以电影为核心、辐射日常生活的服务

  暑期档是每年最重要的票房产出期之一,2014年296.39亿元的总票房中,暑期档票房超过72亿元。暑期档电影推介盛会总导演张颖表示,20岁左右的年轻观众是暑期档的主力军,这一代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观众,对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有更高的适应能力,也对新的文化消费模式有更高的需求,这都为“电影+电商”这一新型观影模式提供了发展空间。

  就在一年多前,电商还被不少电影从业者视为“外来者”,电商服务同质化问题一度为业界质疑和诟病。然而,短短一年后,各家电商在电影消费服务上的个性化特征日趋明显,在市场定位、服务提供等方面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继今年春节后,淘宝电影第二次推出“口令红包”活动,眼下淘宝电影6月预售人气榜中,《横冲直撞好莱坞》《捉妖记》等暑期档国产影片的预售抢票已进行得如火如荼;走亲民路线的猫眼电影一直以资本雄厚、团队覆盖率广、用户广泛著称,此次着重与古装喜剧片《道士下山》、青春电影《栀子花开》展开合作;背靠微信的微信电影票天生具备很强的用户黏性,此次与《大圣归来》《桂宝之爆笑闯宇宙》《破风》等10部影片深度合作,并推出“智慧影院”助力自主营销;专注用户观影体验又充满“文艺色彩”的格瓦拉此次则与《我是路人甲》《滚蛋吧!肿瘤君》等颇具人文情怀的喜剧展开合作。由于电商丰富的渠道资源、多样化的玩法,今年暑期档的电商服务还呈现出“电影+吃喝玩乐”的新趋势,大众点评网、时光网、去哪儿网等电商纷纷推出了以电影为核心、辐射日常生活的服务……

  “显而易见的是,今年的暑期档,形式五花八门的预售会持续火爆,有业内人士甚至预测2015年的预售份额将占到总票房的40%—50%。”张颖说,“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影+电商’必然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电影消费的主要模式。”

  档期特征鲜明

  不同档期的风格定位更加明晰,彰显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渐成熟

  今年暑期档影片本身呈现出的特征,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对市场充满信心。影评人虞昕认为,暑期档影片集中体现了当前华语影片的旺盛活力,新类型、新突破和新导演的“三新”现象正在推动华语电影新格局的形成。

  新的类型片在今年暑期档的出现为电影创作拓宽了边界:以自行车公路赛为故事核心的《破风》是国产电影中不多见的运动题材;喜剧片《滚蛋吧!肿瘤君》改编自走红网络的自传体漫画;《捉妖记》则带来令人惊叹的“3D+真人”实拍,或将更新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认知。

  此外,一些颇具声名的导演开始挑战之前鲜有涉足的电影类型,并尝试以此与年轻观众互动。比如一向爱拍港式动作枪战片的尔冬升,推出了《我是路人甲》,影片以“全没星”的阵容和纪录片的质感,讲述了“横漂”群众演员的故事;以艺术气质著称的陈凯歌也挑战了《道士下山》这样的古装喜剧……

  主持人何炅执导的《栀子花开》、大鹏执导的《煎饼侠》等影片同样令不少观众期待。这些导演初执导筒,不拘一格的电影语言或将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电影产业和市场的升级,当前不同档期的市场定位也比过去几年更加明确,档期特征更加清晰。“档期的成熟实际上是从业者市场意识和观众意识的成熟。在所有档期中,暑期档的观众定位最为年轻,这就决定了影片在风格上的新颖、轻快、清新、积极向上。”万达影业项目开发中心副总经理陈洪伟说,今年的暑期档比以往更加充分地呈现出这样的档期特征,动作爱情喜剧《横冲直撞好莱坞》、青春片《栀子花开》、高呼“一起玩耍”的《捉妖记》、“带笑横行”的《滚蛋吧!肿瘤君》等,都彰显着中国电影市场档期的发展和逐渐成熟。

  产业规则改变

  冲击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互联网+”深刻改变中国电影

  “互联网+”时代,电商提供的提前预售、在线选座、购票优惠等服务对消费者来说或许是最直接、最明显的福利,但对于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来说,电商的介入对产业的改变和拉动则更加深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影片提前预售的时间越来越早。过去影院电影票的预售一般是提前一天,随着在线购票业务的发展,现在一些热门影片的预售已经提前3天甚至更早,而今年暑期档,不同电商还将针对不同影片对预售时间进行调整。

  “过去,行业里常说影院经理最了解观众的需求,观众来电影院买票,我们可以实时掌握观众的喜好。现在,票务终端通过预售就可以提前准确掌握观众对影片的预期和反馈,这使得互联网成为拉近片方和观众距离的最佳渠道。”猫眼电影产品总监徐梧说,“由此,在线购票对影院的排片机制形成了倒逼,以前影院排什么、排多少,更多依靠影院经理的经验,但现在通过在线购票数据,观众买了什么、想看什么一目了然。在线购票的市场份额越大,它对传统发行和放映机制的冲击也就越大。”

  业内人士认为,“电影+电商”的观影模式还将影响到电影产业链的上游——电影产品的策划、开发和创作。“只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电商的后台大数据将会对电影的开发和制作提供更大的支持。当观众的观影需求直接体现在消费数据中,创作人员和片方也就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策划和创作。这种服务意识也正是‘互联网+’时代赋予电影产业的精髓所在。”陈洪伟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