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电影《因为谷桂花》的“温暖现实主义”尝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9日09:53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博

  一场车祸,让人性回归神圣

  ——电影《因为谷桂花》的“温暖现实主义”尝试

 电影《因为谷桂花》剧照 电影《因为谷桂花》剧照

  即将于6月26日公映的电影《因为谷桂花》是一部讲述赎罪的电影。长山市电力工程师童月月和设计师马建成雨夜开车撞到村妇谷桂花后逃逸,夫妻二人良心不安又返回救人,反被路人及媒体认为是见义勇为的“英雄” 。之后,他们一天天被良知叩问,因为谷桂花,因为远山远海,他们最终找回了已被淡漠的世间真情。

  十易其稿打造人间大爱

  由赵葆华编剧,刘抒鹃导演,颜丙燕、保剑锋、姜宏波等主演的《因为谷桂花》 ,被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誉为“温暖现实主义” 。“说影片是现实主义,因为其中既涵盖了肇事逃逸、城乡差异、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也使用了零度表演、长镜头、固定机位等纪实美学的创作手法。 ”饶曙光评价道,“说影片温暖,是因为它在客观展示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又给人以温情与希望,这是对现实主义精神的现代化转换与创新性表达。 ”

  曾创作过《我的法兰西岁月》 《守护青春》 《全城高考》等著名影片剧本的赵葆华坦言,自己正是希望通过一种带有情感关怀的现实主义手法,去讲述一个在世俗红尘的迷失中找回自己、在寻找中重拾人间大爱和守望良知的故事。“当下的电影生态过分倚重娱乐精神,常以‘为民找乐’为最高境界,以吸引眼球为终极目标。是故,娱乐作品多,血腥暴力多,白领佳人故事多,形式大于内容的影片多,而关注民生民情,郑重地为民代言的作品却不多。 ”赵葆华表示,“与其说电影的成败是内容为王,不如说是感动为王。中国的银幕上太缺乏感动之作、动情之作、真情真意之作了。 ”

  为了真实地再现谷桂花、童月月和马建成们的生活, 《因为谷桂花》主创团队三上青海、三下温岭、两赴龙门,借此深入并感受生活。赵葆华历时一年创作出剧本初稿,随后在刘抒鹃的鞭策下,前后改写十次终于完成定稿。工夫不负苦心人,去年3月,影片在第20届美国塞多纳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高奖——最佳世界电影奖。

  拷问灵魂更发人深省

  在扶不扶摔倒的老人都成为一个选择困境的当下, 《因为谷桂花》的出现的确具有启发意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影片的故事平凡而真实,却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它不仅反思人性,更发人深省。 ”仲呈祥认为,童月月从逃避罪责到投案自首的过程,就是人性回归神圣的历程:“这实际上是在引导每一位观众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我们应如何提升中国人的精神素质和思想情操?又该怎样重建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和文明水准?《因为谷桂花》以电影艺术的形式给出了答案。 ”中国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也认为,公民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是道德建设中最基本的底线,不能再向后退一步。知错就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为谷桂花》实际上是在维护并修复这种传统。

  观看《因为谷桂花》时,北京大学教授陆绍阳忽然联想到了俄罗斯的文学艺术。“俄罗斯民族赢得世界的尊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拥有列夫·托尔斯泰这样伟大的艺术家和《复活》这样伟大的作品。俄罗斯文学艺术中最闪亮的东西是什么?在我看来是对道德的自我完善。 ”在陆绍阳眼中,自《早春二月》之后,关于道德自我完善的思考与表达,已经在中国电影创作中缺失了很长一段时间。“ 《因为谷桂花》难能可贵地重拾这一话题表达,塑造了童月月这样一个具有道德约束力、勇于担当且内心强大的女性形象,她恰恰是可以为中国电影赢得尊严的形象。 ”

  在主题层面之外, 《因为谷桂花》平实感人的情节和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也给向云驹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很多人物之间都可以爆发激烈的冲突,比如童月月和马建成,比如夫妻俩与谷桂花的家人,但主创却选择以静水深流的方式来深沉地讲述这个故事,包括影片中大量出现的固定镜头与长镜头,都与当下电影创作的主流技法大相径庭。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美学手法十分契合影片的主题与风格,令人眼前一亮。 ”

  是金子总会发光

  尽管得到了专家和业界的广泛赞誉,但在主流商业片的挤压下, 《因为谷桂花》的市场前景依旧堪忧。但在饶曙光看来,这部电影却为同类型影片提供了不少可借鉴之处:“一部电影的面貌决定着它的前景。当下绝大多数国产现实题材影片建构主流价值观并不成问题,问题在于无法通过有魅力的故事、有张力的电影技法和现代化的创新性表达来吸引观众,从而有效传播自身承载的价值观。在这些方面, 《因为谷桂花》做出了很好的努力与尝试。 ”

  著名编剧苏小卫与赵葆华一样,也曾经创作过《那山那人那狗》 《萧红》等一批十分优秀但未能被市场认可的影片。她坦言,自己十分乐意并沉醉于创作这类电影。“我不怕自己的作品无法获得高票房,只怕自己的作品不够好。我们要相信时间、相信观众,不管在什么时刻以什么方式与观众相遇,只要你的作品足够优秀,就一定会发光、一定会感动越来越多的知音。 ”苏小卫如是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