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黄亚洲:你永远是下一个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7日10: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黄亚洲

  我说你永远是下一个,他说是啊,然后想一想,笑着说,就是这样啊!

  他下一个想表现的角色,是位清军将领,他说必须好好塑造这位清军将领,必须在荧屏上表现一个真实的、与我们以往见过的屏幕上清军将领完全不一样的艺术形象。

  这话说得新鲜。再仔细一问,有点明白了。也就是说,过去我们看到的清代大官,哪怕是电影银幕上名家演绎的林则徐,也多多少少有程式化的痕迹,有点拿腔拿调,至于《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邓大人,那种腔调就更为明显。似乎我们印象中的慷慨激昂的清军将领都应该是这样的,成了范式,没别的模样,而在他看来,这并不是生活中的清代将领的实际形象,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应该是这样的,哪怕他多么慷慨激昂,甚至是一位打了胜仗的将领。

  他要塑造的正是一位打了胜仗的清军将领。所以他留了胡须,问他留了多长时间,说是一个半月了。胡须黑白相间,很有风度。他说胡子一定是真实的好,如果都由化妆师粘贴,那就不自然,不利于表现面部表情。他对自己的表演近乎苛求,这我是知道的。我还知道,他这回即将饰演的清军将领名叫冯子材,任广西提督二十年,打的是法国鬼子,打赢了,一直打到谅山,差一点要拿下河内,被朝廷紧急叫停而止步。这场罕见的完胜,史称“镇南关——谅山大捷”,而可贵的是,这位冯子材将军提刀上阵时已是七旬,且身先士卒,七十岁了照样“手持长矛,长须飘飘,奋勇冲出”,硬是用冷兵器打败了有枪有炮的六千法国兵,了不得也。我想,如果把这位难得大振国威的长须将军活生生地表现于荧屏,三十余集,必能看得我们扼腕跺脚热血沸腾。要知道那年头,列强刀至鼻尖,中国都快活不下去了。

  看他介绍冯子材的那种激动的神情,我就明白他塑造的这个老将形象日后必会大放异彩。他说他已经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专家们去广西实地采访过了,察看过地形,也去老将军墓上祭拜了,目前在一遍遍读史料《中法战役》、《在清朝生活的人们》,越读越觉得“还原一位生活中真实的清军将领”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他一再对我说:“我要把冯子材这个人熟悉到像我朋友中最为熟悉的那一位,我要化他为我。”

  化他为我,多厉害的话。

  我断定他能做到,因为他饰演的上一个角色是邓小平,这个角色曾把许许多多的上了年纪的观众都看哭了。他是马少骅。这次来上海,就是他蓄着黑白相间的胡须,带领我们几个创作团队的代表昂首阔步走过红地毯,并且因《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出彩表演,获得第二十一届上海白玉兰奖的杰出贡献奖。作为这部剧的编剧之一,我是深知马少骅老师的呕心沥血的,我在不少场合跟媒体谈起过他在寒冷彻骨的摄影棚里如何穿着白衬衣“盛夏过生日”,而我这个旁观者那一刻是裹着大衣还格格打抖的;也谈起他每天深夜十二点多了还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大声背台词,直教路过走廊的摄制组成员都感叹不已。马少骅演戏真的是玩命的。我这里再说一个细节,他有一次乘车去拍摄现场,一下车就扶住马路上的一棵街树哇哇呕吐起来,皆由于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以及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压力太大。

  邓大人不好演啊。

  压力大,他能扛住,并且能把压力当成一副杠铃举起来。这是素质。

  在走红地毯之前的休息区谈起这些,他很有感慨。但他又说,都过去了,关键是他尽力了。

  都过去了,这话对。就一部戏的表演、制作与播出而言,是过去了,但作为一名对表演艺术苛求的杰出艺术家,马少骅对屏幕人物的探索与表达,显然永无止境。就比如现在,对一位清军将领的形象表达,他也在设想如何采取一种“颠覆性”的行为,当然这不是为颠覆而颠覆,不是故作惊人之举,而是源于他极富个性的艺术思考。他坚持认为所有人物都应该是具体生活中的不带夸饰的人物,所有缺乏生活味的程式化表演都应该去除。

  或许也正是通过对邓小平的饰演,使他更加坚定了这一艺术认知。

  马少骅的思路也叫我脑洞大开。确实是这样,人在生活中本来都不是拿腔拿调的,一经过宣传、包装,一个个反而变得拿腔拿调起来,弄过头了就不免叫人生厌。艺术生活中如此,政治生活中也是如此。

  许多高大上其实都不是高大上。真实是多么的好。

  所以这年头,特别需要呼唤地气。

  事情很明白,六十岁的“突贡”荣誉获得者马少骅必能将七十岁的爱国英雄冯子材饰演得别具一格。这件事值得期待。这部戏尽管眼下还在筹备,然马少骅的胡须与他的信念都已开始与日俱增,观众的期盼也在与日俱增。

  那么,再下一部又考虑塑造什么,马少骅老师看看我,没有说。

  我说你永远是下一个,他说是啊,然后想一想,笑着说,就是这样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