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视觉前沿 >> 正文

威尼斯双年展发展到今天成为特殊的城市产业,是不可复制的奇迹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5日12:13 来源:中国作家网 陈履生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一座在世界上知名度较高的与水关联度较大的小城,人口34.3万,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人口和面积大概只有北京朝阳区的十分之一和六分之一,可是,威尼斯的一个艺术双年展却搅动了世界,让许多人痴迷。毫无疑问,能有如此的状况自有其中的道理。从1894年第一届双年展算起,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十六届——能够延续百年,能够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而成为一个与城市紧密相关的产业,能够被城市所利用并让很多人癫狂,尤其是能够让许多中国艺术家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能够造就在世界上拥趸人数众多的一族,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中国,对于威尼斯双年展有着不同的评价,然而,威尼斯双年展的实际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个小小的城市来说,实在值得另眼相看。威尼斯的人口和面积相对于北京朝阳区来说只能说是一个更小范围的片区,能够有如此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对于这样一座小城市来说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便在世界各国的任何一座城市也是意义非凡,可是,却无法复制。

  在威尼斯,并没有高大、宽敞、气派、现代化的场馆,所有的设施基本上都是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因为城市中有了这些值得珍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加之在利用上的保护与开发,使得历史的遗迹发挥了超于自身的价值。以威尼斯双年展为个案探讨城市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中国来说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内容。遗憾的是,我们的城市,如北京的朝阳区,已经拆得差不多而显现出政府所憧憬的“新北京”的景象,很难寻觅到历史悠久的感觉。而看看16世纪威尼斯画派画家作品中的威尼斯,对照如今这座城市的景观却基本上没有改变。相比较而言,威尼斯如果呈现出的是现代化的“新威尼斯”,是不可能有如今的国际声望,更不可能有威尼斯双年展的今天。具体到双年展自身,其中的高妙之处更是让人们摸不着头脑,不知水有多深。关键是知道了水很深,还是有人要下去试试,这就实在是太高了,这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历史底蕴。

  威尼斯双年展的本质是一个国际性的艺术集会,它和过去中国农村里的赶集是一个道理。到了约定的时间,不用宣传和鼓动,十里八乡的人就会拿着自己的产品(包括牛马这些大型的生产资料)和手艺来交易,摆个摊设个点,伴随着各种吆喝声。在这个两年一度的时间里,行内的行外的人都来赶这个集,也有无数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少,他们如同来威尼斯的旅游者一样,有的三五成群加入到团体队伍之中,有的孤身一人独自施展拳脚;有的是怀有直接的目的,有的只是为了见见世面;有的是策划,有的是被策划;有的是赚个钵满盆满,有的是花钱还没有赚到吆喝。这是一个愿打愿挨的买卖。那么,它和艺术的关系在哪里?客观来说,它只是和艺术相关联的一种产业,和艺术的关系仅仅表现在和策展人的关系之上。威尼斯双年展在艺术上的倾向性是很明确的,它与当今国际艺术潮流有着特别的关联,而这种关联也只是与弄潮儿有关,并不能反映世界艺术发展的全部。有局限性是正常的,联合国也有局限性,更不要说小小的威尼斯。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就不应该放大它的作用与影响,也就没有必要跟着忽悠。威尼斯双年展只是适应一部分形态的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家,因此,相当一部分艺术家则不必太在意,更没有必要去动用政府的力量而使得一项商业化的内容让艺术贴上一个特定的标签。显然,一个群体在这里玩就可以心安理得,放大到政府层面就会有些尴尬而难以自圆其说。

  现在世界上哪个国家都没有像中国的艺术家那么痴迷威尼斯,也没有像中国的艺术家那样趋之若鹜地去赶威尼斯双年展这个大集。去的还想去,没去的想方设法也要去,此中莫过于本届展览中的中国艺术家占据肯尼亚馆的问题,当然,还有艺术家占据其他国家馆的事例。像把肯尼亚国家馆变成“中国馆”这样的参展,以剥夺肯尼亚艺术家的权利为代价,从而显现出中国土豪艺术家的面貌,除了以损伤国家形象为代价还能表现出什么其他方面的意义?退一万步说,就是进入了肯尼亚馆成了中国籍的肯尼亚画家又能怎样?说出来实在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无疑,各种掮客正利用威尼斯双年展将其变成一门生意,因此,玩命的忽悠和鼓噪也是造就威尼斯双年展表面虚热的原因。

  威尼斯双年展是五花八门的,主题展、国家馆、平行展,令人眼花缭乱。主题展的作品多而杂,有的相当不怎么样,国家馆也是良莠不齐。倒是平行展中有一些确实不错的作品,有的利用自然环境,有的充分发挥场馆特点,重要的是,它能够让人们在排他的环境中得以慢慢欣赏,而不像看主题展,如同赶集那样匆匆从头走到尾。在形形色色的策展人的周旋下,如此规模的国际集市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是撑不起来的,可以说,一万个人里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全包括平行展在内的众多展览。所以,许多艺术家则是聚集起来造就规模的一分子而已。说到底是陪太子读书,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在威尼斯毫无规则的小街小巷内有着难以数计的展览,而在完全要靠步行的威尼斯,要找到它们的所在地实在不容易。规模是显示在地图上的,而虚荣则是表现在门可罗雀的空间中,即使在主题展中,所谓的规模面对观者的行色匆匆,成百上千的作品所带来的是无限的审美疲劳——行旅中的脚最知道。

  没有看到具体的统计,不知究竟有多少中国艺术家参加本届展览,也没有人去统计有多少中国人去威尼斯观摩展览,更没有人去统计观摩展览的人究竟看了其中的哪些展览。本来应该利用统计学的数据来评价威尼斯双年展以说明一些问题,而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在威尼斯随时随地都可以碰到一些参展的和看展的中国艺术家、媒体记者以及圈中的熟人,大家经常在打听谁在哪里?怎么走?这一点在威尼斯绝对方便。这之中可以说只有看徐冰的作品不需要打听,只要有耐心顺着道走就能看到。当然,如果没有耐心坚持往下走,就有可能看不到中国馆。徐冰的凤凰是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比较出彩的作品。与其以往的展出不同的是,它离开了展馆,完全在自然中放飞了他的凤凰,其规模与效果都让人叹为观止。过去人们纠结于他这件作品自身的问题,现在是将环境因素粘合在一起而表现出了特殊情境中的视觉效果。显然,如果没有这个造船的码头及其相关的设施就没有这个凤凰工厂,也就没有了徐冰的凤凰在威尼斯再生的盛景。

  威尼斯,威尼斯双年展,都是不可复制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