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谍杀》:做足悬念的抗战话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5日09:47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乔宗玉

话剧《谍杀》剧照王雨晨摄

  芒种前夜,太原市话剧团出品、演出的《谍杀》 (编剧:沉石、曹熠,导演:王延松)登陆首都剧场,拉开“2015年北京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帷幕。作为中国首部抗战解密话剧, 《谍杀》有别于其他谍战话剧(如《风声》 《黎明之前》 )的地方在于,其并非虚构,而是具有一定的纪实性,日军暗杀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的史实,成为《谍杀》的贯穿线。

  剧情一开始,便是戒备森严的八路军指挥部,战士紧张、严肃的表情,突然出现、声称自己是张大铁妹妹的“小香妹” …… 《谍杀》在悬念上做足了工夫,不仅我方“谍影重重” ,日本特高课也布满疑云,“芳子”与“马野”互相怀疑对方。“蝴蝶”“长空”两位“潜伏”人员,不仅台上的敌我双方试图“挖”出他们,台下的观众也在猜测 他们的真实身份。

  值得称赞的是, 《谍杀》的舞美设计令人眼前一亮。手绘的太行山,巍峨高耸,充满了北方山丘的浩荡之气,一下子把人们带入到故事的发生环境中。笔者曾经去过云台山,知道山 的那边便是太行山——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牺牲的地方。没有这些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牺牲,又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国人民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获得最后的胜利。 《谍杀》最感人的地方,是剧末彭德怀给冈村宁次写的那封信:“我彭德怀个人生死毫不足惜,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八路军将为人民解放继续战斗在华北大地、太行 山巅……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一长串中国抗战牺牲将领名单映射在纱幕上,这便是血与火写就的历史。

  然而, 《谍杀》在故事铺排上有所缺陷,过于琐碎,不大紧凑。确实,要把当年那么重大的历史事件、把太行山抗战恢宏的历史画卷浓缩在两个小时以内,不是那么容易的 事。在抗战题材的舞台剧中,我尤其欣赏京剧《红灯记》 (编剧:翁偶虹、阿甲) ,情节凝练,人物个性鲜明,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王连举、鸠山这些角色令人过目难忘。相较而言, 《谍杀》的不足,正是由于情节太散,黑灯转场太多,趋于电视剧化的叙事节奏,导致人物形象不够立体、丰富。

  比如,同样是女间谍,一个是中国女孩,一个是在日本长大的中日混血儿,一个是纯日本人,三个女孩充当间谍的动机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多少有“不 得已”的成分,一个对中国父亲的离去怀有怨恨,一个自身满脑子“效忠天皇” 、心狠手辣。那么,三个女性在舞台上的形象,她们的言谈举止,她们的表情神态,应该会有怎样的区别呢?现在看,中国女孩和中日混血儿,都采用了“花旦”的 戏路,青春年少,误入歧途,形象上有重叠的感觉。日本女间谍“芳子” ,与影视剧中常见的“川岛芳子”这样的女间谍差不多,精明狡诈,顽固不化。

  我方卧底人员“马野”类似于电视剧《黎明之前》里的“刘新杰” ,成日醉醺醺,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其实是一个可以写得很精彩的人物,在日本出生、长大的中国人后代,怀着反战的心,潜伏在日军特高课。他与“郑晓瑞” 不但是对手,也是一个对比——“郑晓瑞”有着一半中国血统,却受到日本军国主义影响,死心塌地为日军服务。所以说,某种程度上,人所受的教育,更能决定他 人生道路的选择。目前的“马野” ,戏太单薄,缺乏内在的张力。如果编剧能做一些减法,把戏集中在“马野”和“郑晓瑞”身上,这部戏或许会更集中、更精彩些。

  但不可否认的是, 《谍杀》仍然是一部有诚意的抗战话剧作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