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第三届中韩日东亚文学论坛 >> 正文

江国香织:文学与家庭、社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4日14:36 来源:中国作家网

  要说文学与家庭,对我来说自然是触手可及的。因为我出生后就一直是在其中成长起来的,在书中,在家里。究竟书是我的家呢,还是家是我的书呢?如今我几乎分不清二者的区别了。

  再说说社会吧,像我这样的人也混迹其中,所以社会很难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但另一方面,虽然成不了一个团结的整体(或者说很难成为一个整体),也许正是因为有人逆流而行,反而使得整体不容易被卷入危险的激流中去。

  文学与家庭都可以造人,正如摄入的食物会变成人的血肉一样,文学与家庭造人也是非常直接的,有决定性的。它们既能成为营养,也能变成毒药。这是个既有趣又可怕的事实。

  那么什么东西是能够造出来的呢?对事物的感受、思维方式、善与恶的判断标准、理解能力、想象力、自豪感、自律能力、憧憬、野心、对自己与对世界的认识等等,不胜枚举。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这些东西全都是附带而来,并非是目的本身。

  话虽如此,这些东西全都不能轻视。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人们通过文学与家庭可以学会如何面对世界,如何品味人生。我把由此二者而来的处世诀窍,称之为生存的基本能力。

  如何面对世界,听起来好像很夸张,其实这是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会的事情。蚯蚓也好,小狗小猫也好,都要面对世界。每一个人,每一只动物,各有各的方式。当然,如果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婴儿,或者变成蚯蚓呀小猫小狗什么的,那么家庭不好说,文学也许就不需要了。但是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说得具体一点吧。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是从家庭中学会了怎样去爱人和爱物(我想我应该是学会了)。但是,《小鹿斑比》这本书却告诉我,无论爱得多么深,男女之间总是有差异有隔阂的,借用日本一首流行歌的歌词,那就是“有一条又暗又深的河流”。《小鹿斑比》是匈牙利诗人萨尔腾的名作,迪士尼电影让它扬名,但读过原作的人却出人意料地少,真是太可惜了。

  读了朵贝・杨笙(Tove Jansson)的姆明系列,我知道了自由与孤独其实是形影不离的。约翰娜・施皮里的《海蒂》则教会我天真与率直有时会造成别人的困扰。这样的读书生活,磨练了我的心,让它更强大。

  再重复一遍,这些收获并不是文学的目的。其实它们反而是让我很无奈的东西。我本来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周围人都不由自主地想去保护的那种柔弱女子,我并不希望自己很坚强。但是如今却已经变得如此强大。这也许该称之为文学和家庭的弊端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