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贾平凹:乡土文学不至于这么快终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2日09:54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贾平凹贾平凹

  前天,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36卷《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精装版在郑州首发。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专程出席首发式,并和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协主席李佩甫一起围绕乡土中国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土文化对话。在两位文坛大腕的乡土文化对话中,李佩甫这样评价贾平凹:“能写出好作品的作家都是‘大地主’,即他们都有自己特定的写作地域,背后都有支撑自己写作的一片‘领土’,贾平凹就是这样的作家,他写商洛土地的作品,等于在自己的‘领土’上挖了一口深井。他既是中国文学代表人物,也是乡土文学的领军人物。”

  你想真正了解这个社会就去看一看乡土小说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作家,要么是农村出身,要么大部分从乡村出来,这一代对乡土生活了解和熟悉,只能写乡土,形成这种‘乡土品种’。现在这批作家都老了,年龄都在60多岁,完成了自己的写作使命。”贾平凹说。

  乡土文学终有一天会消失的,消失过程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贾平凹并不认为乡土文学很快就会消失,因为中国有它的复杂性:“现在的社会处于大转型时期,中国在走城市化道路,但中国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大国,改革开放后,城乡距离拉大,虽然沿海地区农村慢慢在消失,但在更多地方还保留着农村的面貌。所以,乡土文学消失要有一个过程。至于以后的文学是个什么样子,年轻作家说了算。”

  “现在不仅是城市年轻人,就连农村年轻人也不喜欢读乡土文学。社会转型的时期,大家追求很新奇的东西,兴趣不在这上面可以理解。”贾平凹说,“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标志性的文学特色,像上世纪50年代的作家对乡村小说比较了解与熟悉,那他们就会写那个时期的乡村故事,而如今新一代年轻人也有自己的关注点,这个是不能强求的。”但通过对乡土文学的阅读,可以使年轻人了解到父辈是如何走过来的。

  “在中国,你想真正了解这个社会,获得一些更深层的东西,就去看一看乡土小说。乡土小说就好像馆藏一样,那里有丰富的宝藏。现在它已经不出现在街头了,就像庙堂或者说茶室一样,有闲时可以去坐一坐,静一静,慢慢品味它。”贾平凹如此阐释。

  影视对作品的影响特别大,但不能期待这些东西

  一提到贾平凹,就会让人想到《废都》。如今,像《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这样的文学作品很多都被拍成电影、电视剧,网上也流传着《废都》可能要拍电视剧,对此贾平凹表示:“影视对作品的影响特别巨大,但文学作品和影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我的长篇版权差不多都被买走了,但我的作品难以走上影视,有种种原因,或因故事性不是很强,或找不到好的编剧和好的导演。”

  贾平凹强调,如果能拍自然很好,但不会强求。作家就是把作品写好,拍片子是影视艺术家去做的事情,不能期待这些东西。

  搞创作就是要把“牛肉”还原成“牛”

  有人提问,作文与写作是否有明显的区别?他打趣道:“当年我给我孩子辅导的作文,老师却给了低分。作文与文学创作是两码事。以前我们写作文都要有中心大意、起承转合,句子中多用成语。而搞创作就是要把成语还原,把‘牛肉’还原成‘牛’。”

  商洛是贾平凹的故乡,几十年里他的生活和写作从没与商洛疏远和隔断过。年轻时一心逃出商洛,到城里发展。到城里写作以后,心灵反而与故乡靠得更近,在创作中拥有这么一块宝地。而对于整个中国,他也每年都在默默地进行采风和考察,贾平凹说:“我每年都要到北上广,看看咱们中国最时髦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再到西北偏远地区走走看看,这样子抓两头,就知道中国社会的大致情况,也就有源源不断的东西可以写,可以准确地来表达现实问题。”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也未免心生忧患,“都市里看上去一切都那么光彩,但到偏远农村看看,又是那么凋敝。现在提倡建设新农村,很鼓舞人,可是大家都走了,新农村由谁来建设呢?”

  评奖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命运如何靠自己

  自1982年以来,贾平凹著作等身,如此旺盛的创作力让不少作家和读者惊叹,他表示:“首先要时时关注社会,不能和人民脱离,这样才能保证有新鲜素材,和社会共同前进。”

  当谈到2015年最受关注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的《古炉》《老生》已经入围,对此有什么期待时,贾平凹笑言,记者问的都是敏感问题,“作品进去之后,作家就没事了。结果如何,就看作品自己了。像自己的孩子,出门了,自己过得好不好,是他自己的事情,靠他自己了。”(郑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