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新闻 >> 正文
6月9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人民文学出版社、江西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江西新散文作家群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主持。
近年来,江西散文创作十分繁盛,涌现出王晓莉、范晓波、江子、傅菲、李晓君、安然、陈蔚文、夏磊、朱强等具有鲜明文体特点和卓异艺术追求的新散 文作家。他们的作品多获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新人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奖、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等。《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媒体称之为“江 西散文现象”。为此,由江西省文艺创作与繁荣工程资助、江西省作家协会组织实施、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江右新散文”丛书,旨在展示江西散文创作的繁荣发 展。丛书包括:王晓莉《笨拙的土豆》,李晓君《江西未雪——1990年代一个南方乡镇的日常生活》,范晓波《带你去故乡》,陈蔚文《见字如晤》,江子《赣 江以西》,丁伯刚《内心的命令》,罗荣《神像的启示》等。
与会专家认为,江西自古有着源远流长的散文传统。唐宋八大家,江西就占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家。江西具有丰厚的散文写作资源,优美的山水生 态、人杰地灵形成的人文胜迹、完整的乡土文明形态、多彩的民间文化、当代社会变革的影响等等,构成了江西散文写作丰富的土壤。江西新散文作家群,深深扎根 于沃土,充分吸取传统经验,积极汇入到当代中国散文写作的探索与拓展中,在时代语境下锐意创新,取得了令文坛刮目相看的成绩。
专家认为,九位新散文作家具有江西这块土地上特有的文化共性,其文字品格谦和、优雅、温润、细腻。同时他们又有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如王晓莉善 于从普遍性中找到诗意,从生活中发现哲学。安然善于从身边日常生活中寻找大地深处爱的源泉。朱强善于对复杂的经验、时空、文史、哲理进行糅合与把握,以鲜 活的意象组合展现出抽象画般的思想截面。李晓君的文字具有强烈的诗性和画意。陈蔚文以女性的感知去触摸生命实相,越过表象探查人心深处模糊、混杂的所在。 范晓波一直在个人青春史和故乡史的写作中构建自己的生命美学。夏磊在旅途中以南方文人的视角审视历史文化,由此构筑自己的思想空间。傅菲善于借鉴小说的叙 事来描绘乡村命运,他的散文因此有了独特的叙事风格。江子热衷于表达故乡和旅途,用自身的体温来温暖即将消逝的远去的文明价值。江西新散文作家群的崛起使 江西散文创作呈现出丰饶的、色彩斑斓的特色,其创作实绩引人注目。
与会专家有雷达、梁鸿鹰、古耜、祝勇、王兆胜、李舫、王国平、汪惠仁、王雁翎、彭程、李一鸣、韩小蕙、李晓虹、刘洁、邱华栋、李兰玉、王冰、宁肯、李朝全、赵宁、岳雯、陈彦瑾等。
作者简介:
王晓莉,女,江西南昌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有个人散文集《双鱼》《红尘笔记》,合集 《怀揣植物的人》《当代先锋散文十家》。作品入选《21世纪散文典藏2000—2010》《21世纪2005年度散文选》《2006中国散文年选》《新世 纪散文选》等多种选本。两次获江西省谷雨文学奖。现供职于江西省文联。
内容介绍:
《笨拙的土豆》既写时代里卑微地活着的人,又善于从动物、植物、静物等不同对象中,寻找内在于斯的变化和精神联系,并由此进入“物”的真趣,发掘出奥妙的宇宙,也因此看到“人”自己的存在。
作者简介:
李晓君,1972年6月生,本名李小军,江西莲花县人,现居南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任江西省作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会副主席,现为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有散文集《时光镜像》《昼与夜的边缘》《寻梦婺源》等。
内容介绍:
《江南未雪》是一部关于1990年代乡土社会的长篇散文,也是一部在城市化和市场化夹击下,乡村“被变化”的精神之书,对赣西某镇的乡村伦理、底层人物、经济活动、民间信仰、传统习俗等,作了细腻深沉的描画,具有诗性品质和人文情怀。
作者简介:
范晓波,1970年生于江西鄱阳,现居南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十月》《散文》等刊发表散文、小说和诗歌近百万字。作品入选 《21世纪中国散文典藏》《21世纪中国经典散文》等一百余个选本。出版散文集《正版的春天》、长篇小说《出走》等个人专著多部。多次上榜中国散文排行榜 和中国随笔排行榜。曾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首届林语堂散文奖等奖项。
封面与内容介绍:
《带你去故乡》里的故乡,不局限于乡土意义上的故乡,还包括社会学、生态学和哲学层面的故乡,书写的是对作者具有原乡意义的人生旧址,以及与之相关的时代气息。
作者简介:
陈蔚文,女,1974年7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天涯》《钟山》《大家》《小说月报》《散文》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数百万字,作品被收入多种年度选本。出版小说集《雨水正白》,散文集《未有期》《叠印》《蓝》等。现居南昌。
内容介绍:
《见字如晤》有对生命实相的至察思考,亦有对尘世的家常摹画。作者的笔触试图越过表象探查人心深处模糊、混杂的所在,不无犀利地戳破一些面纱;骨子里,却依然是对人生的眷恋。
作者简介:
江子,本名曾清生,1971年7月生于江西吉水,现居南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代末期开始写诗,后写作散文,在《人民文学》《散文》 《天涯》《钟山》《大家》等杂志发表散文一百多万字,出版散文集《田园将芜——后乡村时代纪事》《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在谶语中练习击球》等。获第 五届老舍散文奖等奖项。
内容介绍:
《赣江以西》勾画了赣江以西一个叫下陇洲的村庄的旧时光,记录了作者青春成长的锐痛,和对历史人物、旅途风景的思考。乡村往事,童年影像,成长记忆,路上风情……在作者自由率性的叙述中,闪烁着诗意的光芒。
作者简介:
丁伯刚,1961年生。原籍安徽怀宁,1977年初中毕业后随做手艺的父母移民到江西修水落户,现居江西九江。在《收获》《当代》《上海文学》 《中国作家》《小说选刊》等杂志发表长篇小说《我敢靠谁》、中篇小说《天杀》《天问》《宝莲这盏灯》《有人将归》《落日低悬》等。
内容介绍:
《内心的命令》记录的是一位乡村读书人的内心的奔突与挣扎,类似于乡村私人笔记簿,是作者对自己1980年代如饥似渴的“读书岁月”的纪念,和对1990年代以来的精神荒芜的反思。
作者简介:
罗荣,本名罗棣宁,江西宁都人,1954年2月生。1968年下放农村,19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小说集《入世》《罗 棣宁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南天恨》《合欢》《孽缘》《山塘》《日照翠微》,长篇纪实《死刑档案解密》,散文集《草园集》等。
内容介绍:
1950年代的民宅小镇,1960年代的乡野村居,城乡接合部的杂色人生,远离都市的偏远风情,以耕樵渔猎为生的凡夫俗子,混迹于市井巷坊的无业流民……在《神像的启示》中,罗荣以一种近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心态,屏心静气描摹着那些顽强活在底层的芸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