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程树榛:欣闻南国翰墨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05日14:53 来源:中国作家网 程树榛

  近几年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断裂与传承有了更加紧迫的认识,对古典艺术之美重新又重视起来,很多老作家、艺术家甚至年轻人热衷于古典诗词创作,从中体味传承几千年的文学之深味、之绝美以及对文心、人心的滋养。比如陈伯坚的新作《诗词曲三百首》,就让我感到惊喜、欣羡。

  我和陈伯坚先生相识相交已经近40年了。从最初的握手言欢、一见如故,到后来的坦诚互对、推心置腹;从翩翩潇洒的青年学友,到须发斑白的古稀老人,数十年的沧桑岁月,浓缩了彼此间深厚的情谊。在漫漫的时间长河里,鱼雁往来,把两颗赤诚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彼此情同手足。因为这么多年的交往,我知道伯坚不仅是立意邃远的小说家,还是文笔新颖的散文家,他的那些丰厚的带着时代气息的佳作,经常陪伴在我的案头枕边,但是,我却没有想到,他竟然还是一个创作中国古典诗词曲的行家里手。

  开卷第一篇是《品秦牧先生赠词》。我以为作者把这首诗放在卷首是很有深意的。人们都知道,秦牧先生是近代中国的文学大家,特别是他的散文,立意隽永,笔锋流畅,创一代新风,为广大读者所热爱。伯坚身居粤海,近水楼台,得以近距离地接触这位文坛耆老,自然受益良多,特别是还得到老先生的亲笔题词一幅,更是倍感荣幸了!题词曰:“智慧勇敢和毅力是所向披靡斩关夺隘的战士——陈伯坚同志存念”。不仅铿锵有力,而且振聋发聩,伯坚受之,当然心潮激荡,故而挥毫舒展当时的心意,诗曰:

  智慧当为先,大勇推向前。

  致胜赖毅力,三因勾股弦。

  人生关隘多,片刻在变迁。

  一路如战将,把酒玩攻坚。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伯坚对秦牧老先生题词精神的领受,而且也显示伯坚践行这种精神的意志。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生命的长途中,他一直是实践着这个精神的。

  和伯坚相交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多情重义的人,不管是老友还是新知,不管是远亲还是近邻,他都是披肝沥胆,坦诚以待,即使是至亲挚爱的人,亦复如是。因此,在他诗文的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这种中国文人的传统美德。从《爱之描述》一诗中,我们可以领会其中的甘味。诗的全文如下:

  相信苦与乐,两心同一舟。

  得到与付出,何须放心头。

  学会恣肆给,学会惜金收。

  不为繁殖计,不为功利谋。

  不冀他人羡,不屑坎坷愁。

  一心向所爱,长河唯东流。

  初看诗句浅显易懂,似觉一目了然。但仔细琢磨,则感其含意深邃、隽永,再三咀嚼,仍觉回味无穷。恰似我国某些文学大家作品的白描,色浅味浓,同时也显示作者学养之深厚。

  伯坚出身于华侨世家,大学毕业后,努力工作,事业有成,但是,他却一直藐视权贵,眼睛向下,深深的民主思想,浓浓的平民意识,从他的诗词中,随处可见。比如《唐由之“抗旨”》中那位可爱的眼科医生,“最怕喝酒”的市委书记,应聘小店散工被拒的退休副总理,陈毅元帅的岳父重住破旧小屋的佳话——这些篇章,都是伯坚随手拈来的“民间传说”,他刻意以诗词的形式记录下来,晓谕广大读者,是有其独特的深意的,和坊间某些崇尚权贵并为他们大唱颂歌的“大作”,成了鲜明的对比。

  伯坚思想开阔,平日博览群书,知识面甚为阔大,不仅精于文史,对哲学、美学方面,亦多有涉猎。因此,在这部“诗词曲”中,我们随意可以读到这方面的内容。诸如:《厚积落叶听雨声》中对美学大家朱光潜生活情趣的欣赏,用“何处不藏美,矢志调心情”轻轻一笔带过,却使读者产生无穷的美学回味。对大自然之美,则有另外一番心得体味。比如,作者对一道河的“河湾”流水的缓急,居然产生了一种美学意义的遐想,从“流水力不露,缓急显气度”到“深浅不改性,大海是前途”。一湾死水,被作者写活了,而且赋予无限生命的活力,让读者产生无穷的美学想象,显示出作者对美执著的追求。

  读伯坚的古典诗词典,很难用几句话或几方面来概况其全部内涵和要意,真正的艺术作品,就应该是这样的,读者很难一下子窥其全豹。但是,作品所蕴含的要义,我们却可以一语道出:那就是深远的家国情怀。因为伯坚的祖先世代流落异国他乡,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情,对祖先的恋,流淌在他的血液中,充溢在他的灵魂深处,用“诗词曲”进行表达,对伯坚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也是顺理成章的。

  诗词曲的艺术形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从春秋战国的《诗经》《楚辞》,到先秦两汉的乐府;再从“唐诗”、“宋词”以至“元曲”——这是我们的祖先用汉文字饰体绘形创造的世界上独领风骚的奇葩,是从古至今每一个中国人必须“学而时习之”的课程。伯坚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深谙其中“三昧”,故能够从他的胸中流溢出这样华美的乐章来。

  当然,“金无足赤”。伯坚的这部丰厚的佳作,也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中国的古典“诗词曲”作,在修辞上是很讲究的,不仅要求合辙押韵,还要求工整、对仗,对这些千百年形成的“老规矩”,伯坚没有刻意遵循,而是依照自己心灵的驱使,信马由缰,不以词害意,强求格律整齐,从而使心曲任意挥洒,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在强调“百花齐放”的今天,伯坚的这一点是“不足”,还是“特色”,值得探讨。

  我虽然钟爱古典诗词,但不善创作,这次“门外”之言,仅作文友之间的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愿博伯坚和其他方家一粲。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