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寓言 >> 新闻 >> 正文

马瑞芳今天解读怎样读《聊斋》"美丽"的寓言式小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05日08:47 来源:扬州网-扬州日报

  扬州网讯(王璐) 近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马瑞芳再次作客“扬图讲堂”,从蒲松龄与扬州情缘讲起,以《聊斋志异》中生动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特色为切入口,兼顾如散文般优美的文字特色,解读“今天,怎样读《聊斋志异》”。

  “一万个人读《聊斋志异》有一万种读法。”讲座伊始,马瑞芳表示,有人将《聊斋》作为清朝的历史读,有人从《聊斋》中 领悟生活哲理,“其实,普通读者首先要将它作为一本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来读。”

  而这部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之作,其创作与扬州颇有渊源。“如果蒲松龄没有在扬州(宝应)生活过一年,《聊斋志异》不会写得如此入木三分。”马瑞芳说,蒲松龄创作了那么多美丽的爱情,“扬州姑娘”顾青霞更是功不可没。

  在马瑞芳看来,大到故事情节,小到人物形象,《聊斋》是一部“寓言”式的小说,“蒲松龄写‘书生鬼’,其实暗含对科举制的不满,他是全面向科举制开火的第一人。”

  正如郭沫若先生在蒲松龄故居题写的对联一般,“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聊斋》中一个个精彩故事发人深省。与此同时,马瑞芳建议读者,在看故事的同时,不妨去读读文字,“《大英百科全书》中对《聊斋志异》的描述是,中国古代最好的散文。”

  马瑞芳举例说,在描写婴宁所居深山环境时,蒲松龄写道:“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短短十六个字美不胜收。“而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更是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