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编剧万方:我想写父亲那一代文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04日15:45 来源:文学报 金莹

  话剧《冬之旅》全国巡演,引发关注

  编剧万方:我想写父亲那一代文人

    《冬之旅》主创(左起为编剧万方,主演蓝天野、李立群)导演赖声川    《冬之旅》主创(左起为编剧万方,主演蓝天野、李立群)导演赖声川

  曾于2014年获老舍文学奖优秀戏剧剧本的话剧《冬之旅》拥有近乎完美的主创阵容:导演是艺术水准与票房号召力皆有口碑的赖声川,编剧为曹禺之女万方,演员方面,88岁的人艺老戏骨蓝天野和63岁的台湾演员李立群的强强组合,生动演绎出两位老年知识分子晚年的曲折心路。近日,这部话剧作品正在开展全国巡演,所到之处皆引发观剧热潮和后续的热烈讨论。

  《冬之旅》的故事并不复杂:“文革”中,陈其骧迫于压力出卖了自己最亲密的朋友老金,害得老金家破人亡。暮年时,多年未见的老陈找到老金,想要求得他的原谅。两位老人从一件无法释怀的往事走入人生的深处,痛苦、愤怒、挣扎、忘却、释怀……这是一部关于忏悔和宽恕的作品,又不仅仅关于忏悔和宽恕。面对伤害,我们应该原谅还是怨恨?面对过去,我们应该忘记还是铭记?什么样的过去是可以原谅但不应忘记的?不可原谅是否也是一种罪恶?———这些由话剧生发的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思考。

  “没有一条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剧中人物的台词,也可以引申为万方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态度。这是一部真诚的戏剧作品,由困惑而生,向答案靠拢。“对我来说,写作就是一个不断向答案靠近的过程。也许我会找不到答案,但总是在不断地向它接近。”万方表示。

  “写这样的戏,我就直接联想到我的父亲”

  上世纪八十年代,万方曾写过一个《谁在敲门》的剧本,整出戏分为两幕,一幕是“文革”中,一幕是“文革”后,以曹禺那一代知识分子为原型。“我跟我父亲相处的时间很长,尤其是在他老了之后,这些长时间的接触让我有很多强烈的感触。那时,我就很想写写我父亲那一代文人,写写身处中国大环境下的文人们。”万方说。

  同样是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状态,同样描写到“文革”,但上演于2015年的《冬之旅》的出发点,与当年的《谁在敲门》已经不一样了。一次,在剧场里,与父亲有过密切交往的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蓝天野遇到万方时,想请她写一部关于两个老人的戏。万方答应了,而关于父亲的更多记忆也随之浮上心头。

  “写这样的戏,我就直接联想到我的父亲。蓝天野老师和我父亲是同时代的人,是同事,他们也是同一类人。”在构思作品时,万方不断想起父亲的晚年,回忆起父亲那时总是时不时念叨“我对不起谁呀,我对不起谁呀”的状态。这为她思考以何种角度切入故事提供了参考。

  “老人的状态是回望,回望过去,回望人生。包括我自己也慢慢到了走近回望的年龄段。我在回望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就想到那些让自己困惑的事情。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要不要原谅,愿不愿意忘记,能不能真正释怀,这是很难的抉择。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也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没有伤害过任何人。所以,我就想写写伤害和怨恨,忏悔和宽恕这两对关系。”万方如是说。对父辈的记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结合在一起,于是有了《冬之旅》中的老金和陈其骧。

  《冬之旅》中,在舒伯特音乐的衬托下,两位老人在遗忘和记忆中挣扎,但最终,老金选择原谅了让自己家破人亡的陈其骧。于是也有观众表示,这部戏不够“狠”。这也许与万方的创作初衷有关。“在这部戏里,写‘文革’并不是我的初衷。‘文革’要不要反思,当然要,这是无疑问的。但这部作品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两个老人,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必然要有一段‘文革’,所以变成了现在的状态。而我想说的伤害和怨恨,忏悔和宽恕这两对关系,其实是更普遍的人生感受。”万方说,“宽恕有多难?有时,别人的伤害未必是一件多大的事情,甚至他们只是伤害了你的某种感觉,你都难以原谅。更何况其它。所以,宽恕需要十分强大的人格力量。”

  在《冬之旅》里,一群有着相近艺术感受和审美观念的戏剧人聚集在一起,让剧本演绎达到了最佳状态。万方说:“做这个戏的时候,我曾有种担心,担心观众会不会觉得沉闷,会不会觉得太严肃,因为这毕竟是两个老人的对手戏。”但最终,赖声川的导演让这部戏充满了温暖的诗意。“我的剧本里也有歌者的角色,但在我自己,一开始是无法想象如何在舞台上树立这个形象的。而后来的舞台呈现让我十分惊喜,导演的处理让情感变得鲜活,让这部戏既沉重又温暖。”万方表示。

  “写戏的体验是最好的体验”

  在话剧之外,万方也曾写过不少其它类型的剧本。她写的电视剧《空镜子》曾大受欢迎,热潮延续到后来的《空房子》《女人心事》等作品。但这两年的万方却逐渐退出了大热的影视剧本创作,一心一意写起了相对“冷门”的话剧剧本。“我不愿意写影视剧了,一方面是写影视剧剧本有许多身不由己之处。最初创作电视剧本,比如写《空镜子》时,我们还能够自己比较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作品。但在某种程度上,电视剧就是一件商品。随着电视剧越来越商业化,写剧本就需要迎合大众趣味。有时候便不得不作出妥协,放弃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她感慨,“有时,我会越来越觉得生命只有那么长,人生最好的状态就那么一段时间,要做就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她如今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写话剧剧本。“写这类戏剧特别能磨练自己的技巧,我能从中找到写作的乐趣。”她说。“如何把自己的感受合情合理地融入到故事之中,需要很多技巧。我写一个戏,比如说这次《冬之旅》。我设想要写两个老人之间的故事,写他们之间的伤害与宽恕的关系。对一个成熟的编剧而言,当这个大致想法成立时,这个戏已经存在了。剩下的时间,就是靠技巧去找到适合这个想法的‘路’。这时,我就会想,走这条路不错,另一条好像也挺好,但那条路的风景应该会更好。”

  《冬之旅》写得十分顺畅,“因为我对两位特定人物的语言习惯、思维模式非常熟悉,他们完全在我的掌握之中,我也可以很顺利地把自己的人生感受融入到他们的境遇之中。”万方说。而在改编父亲的话剧《雷雨》时,她就险些“找不着路”了:“我前前后后写了七稿,七稿完全不一样,每一稿会有不同的形式。因为,我改编的《雷雨》,既得是《雷雨》,又不能完全是《雷雨》。怎么样找到一条最合适的路,攀登上那座高峰,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就是在这种寻找和尝试中,万方体会着写作的乐趣。“我写过小说,写过电影剧本,电视剧本,但写戏的体验是最好的体验。写作的过程同时成了一个学习写作的过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