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张瑞田:惟有山花偏耐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03日09:56 来源:人民日报 张瑞田

  从宜宾出发,一个小时后,汽车驶入江安县城。这是川南的一个小县,毗邻长江,宁静而温馨。汽车在一座略显陈旧的建筑旁停下,我抬眼望去,拱门深处是一个幽谧的院楼,暗绿的树冠浮出院墙,显出无限生机。左侧是一面高出房顶的土红色的弧形墙壁,上面嵌着六个行书大字:中国戏剧摇篮。

  三十年前就知道这座县城,她在中国戏剧史上异常耀眼,曹禺的《北京人》《蜕变》《家》,吴祖光的《正气歌》,杨村彬的《清宫外史》等著名剧本,均是在江安诞生的。当代戏剧电影界知名导演、演员谢晋、徐晓钟、凌子风、张瑞芳、陈怀皑等人也是在这里迈出艺术人生的第一步。的确,这是中国戏剧的摇篮。

  从拱门进入小院,似乎与外界隔绝了。婆娑的树枝如水一般涌动,寥寥可数的参观者,也是一脸庄严。院子中央有一座塑像,梳背头,戴眼镜,抿着嘴角的中年男子,坚毅的气质,透出文人的风骨。塑像的座基,刻着曹禺的题字:余上沅校长。哦,这里就是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旧址了。这里就是余上沅、洪深、曹禺、吴祖光、焦菊隐、黄佐临等人教书育人的课堂了,这里正是我在三十年前就神往的戏剧圣地了。

  经济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的江安,在一夜之间来了那么多的陌生人。这些衣着整齐、谈吐不凡的人,在江安的街道来来往往,临江的茶馆,巷子里的店家,都能看见他们谈剧本,谈角色,而这些剧本和角色,又与抗战有关。久而久之,江安人知道了,1935年在南京成立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因抗日战争爆发,迁至长沙、重庆,最后来到江安。自1939年到1945年,国立剧专在江安历经六个寒暑。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造访江安,一睹国立剧专的旧址有别样的意义。国立剧专陈列馆张馆长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江安的文庙,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五百二十四平方米,建筑面积三百八十五平方米,一度是江安最好的建筑。进入第一个陈列室,看见余上沅题写的校训:精诚立达。余上沅是湖北人,在武昌文华大学读书,被选为学生会主席。“五四”时期,余上沅非常活跃,曾与林育南一同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后赴美留学,专研戏剧。学成归国,曾任中华文华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国立剧专校长,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余上沅的书法清秀雅致,用笔简约,不激不厉,是学者书法的典范。依次是历史照片,有余上沅、曹禺、吴祖光等人的家庭照,也有中外剧目的演出剧照。一个陈列柜,整齐摆放着二十多张节目单和剧目海报。已经褪色的节目单和剧目海报,浓缩着国立剧专的昨天。在江安的六年时间里,国立剧专创作、上演了一批优秀的剧目,同时,也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莫里哀的《伪君子》立在舞台上。据介绍,在江安演出的《哈姆雷特》,也是莎剧在中国的首次公演。在江安的戏剧家们,不忘国耻,他们创作抗日剧本,排练上演抗日剧目,为抗日救亡振臂高歌。曹禺的《蜕变》就是一部代表作。

  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引起我的注意。没有繁琐的雕饰,桌腿笔直、坚挺。铅灰色桌案,布满岁月的包浆。张馆长对我说,这张桌子有故事,曹禺想把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改编成话剧,他与巴金在这张桌子前畅谈,谈构思,谈人物,谈冲突,当然,家国大事,儿女情长,也是彼此的话题。他说,一座小城,一座在城中央喊一声,全城人都能听见的江畔小城,有了国立剧专,就有了一份文化的记忆,他们留在江安舞台上的道白,是抵御外族侵略的呐喊,那嘶哑、顽强的呐喊,铸就了江安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在木桌四周,听张馆长讲述国立剧专的故事,内心暖暖的。最后,他请我们在曹禺写作的木桌上留下一段话。我有点紧张地拿起毛笔,思忖片刻,用隶书写下了陆游的两句诗:惟有山花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