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书香中国 >> 第一阅读 >> 正文

“复活”历史文化名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02日11:27 来源:郭启宏

  李煜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又是五代时期亡国之君。作为帝王,李煜算不得暴君,至多算个庸君,他并非不明事理,毕竟不识韬略,他待人仁厚,也常施仁政,却丝毫改变不了家国的颓势,在与赵宋的博弈中南唐总是失算、失势、失败;作为词人,他天赋颖异,恣意挥洒,举凡诗词、书画、音舞,无一不引领风骚,即便他的阅世不深,也被后世王国维们赞为“主观之诗人”,而灭国后的悲惨经历使他的词章内涵更为深沉,境界臻至凄美。认真研究李煜之于词人与庸君的全部作为,你不能不发出慨叹,一个多么独特的人物啊,天才与平庸集于一身!

  倘作进一步研究,人们当会发现,这位似若"二律背反”的人物,他的辉煌与他的黯淡竟是不可须臾分离的“互补”:一方面,他的天赋才华没有促成他安邦治国的“大业”,他对文学的痴迷恰恰导致他的灭国,他为人处世的真性情也没有促成他打造一个强盛的南唐,恰恰因真性情而“缺席”了帝王必备的谋略,导致最终的灭亡。另一方面,他在南北争斗中的失败,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失国的磨难,而惨痛的磨难又恰恰造就了他传颂千古的词章,造就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令后世读者咏叹再四,崇拜至极。这是一个奇妙的人物,也是一个多么吸引文学家眼球的独特的题材!

  面对若斯,我兴奋地感到,我面对的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活人”。尽管他已经逝去一千多年了,有关他的各种文字已经变成发黄的故纸堆,而且失落、破损、涂改,甚至面目全非;然而,传记文学创作的终极目的是——必须写出“活人”来!

  我以为有两道坎儿是必须越过的:

  其一、尽可能掌握史料、研究史料和运用史料。换句话说,历史留下来的一切文物、实证,特别是文字的或者口头的记述,都必须掌握,且了然于心;而后是整理、筛选、甄别资料,要有去粗取精的功夫,尤其去伪存真的识见,刘知几讲过“才、学、识”,“识”最重要。惟有“识”能统率“才”和“学”,在当代语境里,“识”即是崭新的观念,而“活人”首先要的是“真”。

  其二、辅以文学笔法。仅存其“真”,也可以阅读历史记载;惟有求“活”,才得以存留古今。文学笔法,自是多多,最切要是想象。作家固不能不顾史实,逞一己之意愿去臆造、虚构,但作家应该而且可能依凭真实的记述,淋漓挥洒文学赋予的独特的权利,即想象力,如其不然,“人”——不管今人还是古人——是“活”不起来的。

  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的写作,本来是历史与文学的边缘学科,以历史为主,以文学为辅,一为经,一为纬。历史文化名人曾经生龙活虎地活动在他的时代,苏东坡慨然叹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文学传记作家不能把“活人”写“死”,却应该把“死人”写“活”,这是历史与文学赋予传记作家的崇高使命,今天的时代有厚望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