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作品 >> 正文

最后的颂赞者(节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02日11:07 来源:中国民族报 明阿德·额日德木图(蒙古族)著 哈森(蒙古族)试译

  1

  毫盖老人是最后一位颂赞者。

  文字记载的事纪,只要其文献完好无损地留存后世,无论何时、不管是谁都可以拿来研究。然而,留存于一个人脑海中的记忆,当这个人辞别滚滚红尘时,会不留一丝一毫,将它们全部带走。这兴许是口传文献要比书面文献脆弱的重要特征之一吧。不过,要是将口传文献误以为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一般娱乐性质的简单、朴素的文化,那就错了。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口传文献有着非常重要的使命。口传文化,是游牧文明的核心,若是没有口传文献,游牧文明就会像没有灵魂一般不可思议。它承载着游牧人祖祖辈辈的爱恨、信仰、信心、勇气、豪情、希望、幸福与苦难,乃至他们一生的,甚至他们整个族群、部落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一切。因而,口传文献是高贵的,是他们心灵深处散发的光芒。

  这并不是说游牧文明没有书面文献和书籍文化,也不是说书面文献和书籍文化在游牧文明中并不重要。这只是相对于游牧文明外在结构和内在信仰的基本特征而言。要是认为游牧文明只有口传文化遗产,而摒弃了他们创造的书籍文化的伟大遗产,那简直像盲人摸象的故事一般可笑至极。

  现在,在伊犁河流域已经找不到像他那样的颂赞者了。原来,2004年夏天遇见的毫盖老人是那片土地上最后一位颂赞者,那时我完全没意识到这一点。我听过他进行颂赞,却没能将其进行录音保存。学者们无法探寻的厄鲁特民俗、民间故事之活生生的宝库 —— 毫盖老人就这样永远地离我们而去。

  2

  毫盖老人不只是厄鲁特草原,而且应该是蒙古文化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能不能称他是一位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曾问过自己很多次。我们学会运用“伟大”这个词由来已久。这个词,对一些人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却不足以评价另一些人。谁也无法抵达无量、无限之境地,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从厄鲁特文化的角度来说,伟大一词是不足以评价毫盖老人的。

  是啊,自古以来有以刀光剑影在历史舞台上书写自己英名的壮士豪杰,也有挥毫泼墨撰写史书经典、流芳万古的文人骚客。毫盖老人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类型。相比而言,他只是茫茫旷野上一位平凡的老牧人。然而,毫盖老人也有着那些英雄豪杰、文人骚客所没有的伟大一面。毫盖老人的心中能展现江格尔等宝木巴草原的帝王,以及他领导下的英雄们跨上骏马,手握重器,镇压恶魔,让心爱的家乡喜乐安康的画面,也能展现和风细雨的另一个神秘梦幻的世界。从他的每一句颂赞声中,都能听得到承载着爱与恨、感情无限丰富的长调歌韵。将那些没有被文字记载的蒙古文化瑰宝传至我辈的先人之一,正是毫盖老人。

  原来,毫盖老人尊贵的身躯里曾深藏着蒙古人非物质文化挖之不尽的宝库。这个眼睛看不见,更不可能被手摸得到的,在人脑海和记忆之中深藏的文化遗产,是千百年前的物件、印证、岩画、鹿石、废墟、史记……的另一个形态吧。虽说物件、印证、岩画、鹿石、废墟、史记等可被称为是文化的活化石,但是毫盖老人心中的那些故事,无论何时何地,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都能够鲜活起来。它们,由一个生命传授给另一个生命,随着一个个人火热的气息、血脉的涌动、心脏的跳动,重新被记住,重新被整理,重新被诉说着。这些被重新传承的,无形却形象的,囊括于声音之中却汹涌迸发、势不可挡的故事,像是流淌不尽的恒河的另一条河流……

  毫盖老人是熟知口传文献,并完整保存书面文献,让后辈传承的慧心老人之一。他如同在黑暗之中陨落的彗星,自身虽已远去,却留给了我们学之不尽、研之不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有兴趣就可以,也不是有了超群的记忆和才华就可以,若没有真知灼见和执着的心,不可能成为名誉四方的民间口传文献传承者。毫盖老人自小洞悉民间文化,将其珍藏于身心,将其起始与终点的金线,拧成一个吉祥结,形成了从终点到起点,又将起点化作终点的传承脉动以及创新延伸。

  3

  现在,我在用这篇文章纪念着毫盖老人。若是可以,我想将此拙文化作一樽酒,弹捋着祭拜毫盖老人,向他请个罪。毫盖老人去世后,每当我到昭苏县,心里都特别伤感。尤其在翻越伊犁、特克斯的山山水水做田野调查时,总是怀念他,忧伤的泪时不时布满双眼。怀念一个人,是一件美好的事。尤其将承载过文明和历史的、像活佛一般慈祥的老人们珍藏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时而怀念,时而惋惜,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这兴许就是忧伤中蕴含着幸福,幸福中隐藏着忧伤的道理吧。

  它虽然像是因心灵伤痛而发出的苦苦叹息声,却又给予我永远珍爱蒙古文化和历史,为之奋斗终生之力量的动力和源泉。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再去记录厄鲁特草原关于诵经的一个重要习俗了。作为最后一次采访毫盖老人的人,我应该承担这个责任。我没能记录保存最后的颂赞者的颂赞实录,这是我这一生从事蒙古学研究的道路上无法弥补的遗憾之一。

  毫盖老人很富有,他的子孙不少。他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2010年7月24日,毫盖老人还健在的弟弟扎西率领其子孙为毫盖老人立起墓碑,并于次日请了十一位巴嘎希诵读了《金光明经》、《五守护神大乘经》、《八千颂》、《圣忏悔灭罪大解脱普闻成等正觉胜庄严大乘经》等经文。天赐良机,我有幸参加了那个仪式。

  诵读着已回归到浩瀚大地的毫盖老人保存下来的经书,也许是他的亲人们对他最美好的怀念吧。

  我喜欢独坐书房,寂静中凭窗眺望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怀念毫盖老人。每当思念他,我总会泪湿衣襟。不知毫盖老人是否从繁星中望见了我那时的模样……

  那时,我仿佛听见一个声音从蓝天的哪一方传来:

  “我的孩子,《金光明经》的颂词,是这样诵读的!”这是他每次颂赞结束之后,满心欢喜地跟我说话的声音。

  毫盖老人:

  当你眺望远方伫立在寂静之中的碑石时,我多希望自己成为吹佛你的一缕风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涓浗浣滃崗閲嶈蛋闀垮緛璺富棰橀噰椋庢椿鍔�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 浜烘皯鏂囧
  • <璇楀垔
  • 姘戞棌鏂囧
  • 涓浗浣滃
  • 灏忚閫夊垔
  • 闀跨瘒灏忚閫夊垔
  • 浣滃鏂囨憳鎶�
  • 涓浗鏍″洯鏂囧
  • 浣滃鍑虹増绀�
  • 浣滃閫氳

博 客

绮惧僵鍗氭枃

网络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