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书香中国 >> 书评 >> 正文

还是要呕心沥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02日10:52 来源:陈 益

  写作终究是苦差事,因为要不断地突破与超越,不容模仿,无法重复。哪怕是千把字的短文,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更不用说像《心同山河——顾炎武传》这样的题材了。对于我,整个过程是一种历练,让我体味到了艰辛的乐趣。

  我私下认为,写作大致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倾泻情感。心里有话要说,有情感要宣泄,就可以写成文章;第二个层次,是凭借技巧。驾驭文字与篇章的能力很熟练,找到合适的材料,便能敷衍成文;第三个层次,是呕心沥血。忘我,忘情,忘乎所以,全身心地投入写作,让自己的血肉与主人公相熔铸,才能出作品。显然要进入第三个层次,颇不容易。尤其是在快节奏写作、碎片化阅读的电脑时代,坐得下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已几近奢侈。

  要写好顾炎武这个文化名人,在文学功底之外,还需要哲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音韵学、地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积累,要对顾炎武的生存背景、人生抉择、心路历程有深刻的理解。必须坦率地承认,我的功力是很不够的,仿佛蚍蜉撼树。最初,我把这作为一种责任,不愿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调动了极大的热忱。随即寻找构思,以顾炎武两次入狱的前后过程,刻画他从“不事清廷”到以自己的思想文化影响清廷的变化,在纷繁复杂、各方冲突的时代里浴火重生的过程,铺展作品思想脉络。然而,这一切仍显不够。直至全身心地投身其间,经由反反复复的阅读、探寻、思考,渐渐走近这位明末清初爱国主义学者、思想家,认识他历经磨砺、饱尝艰辛的灵魂,感受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伟大而坚韧的人格,才恍然明白,像顾炎武撰写《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时那样呕心沥血,是无可选择的选择。

  当勘校完最后一段引文,把书稿复制入U盘,我长长地舒了口气。似乎是参加了一场马拉松赛跑,浑身疲惫,心头却依然兴奋。我想,不管读者如何评价,至少自己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其间了。对于一代大儒顾炎武先生的认识,对于世界、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我有了跟以前很不相同的飞跃。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珍惜的呢?

  一个写作者的收获,是与他怎样苦心经营自己的作品成正比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来是朴素的真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